教育路上的思考


       “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摘《北大1918年开学式演说词》蔡元培

         “学术本位,砥砺估行,尊敬师友”为教育出发点,其办学原则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己”

          蔡元培先生的办学体制可为与时俱进,体现了学术在他那个时代的重要性,谁都无法可比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一起所创的特殊体制,其思想到了今天,我们仍然可学习。第一,“德”为其核心,自古以来,为仁者,“德”字先行,是一人学识礼貌、品质、修养等许多方面的综合。第二,作为读书人,到了今天,其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再是一种修养,而成了人与人交流的凭证,看人看的是文凭,而不是心与心的一种交往。现今社会所缺乏就是这个东西,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什么?许多人都给予了回答,自信,决心,机会,关系,金钱等等,而我认为是良好的品德修养与知识的核心竟争力,内与外的结合,成功的含义有无数种解答,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到了,做好了,并超越了自己。无比的欢笑和喜悦充满了你的小屋的时候,那个快感就是世间任何力量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在你和家人、朋友的脸上表现出来,那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到了我认为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我们现今的过学的路上,是怎样的呢?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后就不说了,一条普通的求学之路,基本上都是这样一咱模式,但等到我们大学毕业之后,我们开始找工作,但社会过我们并不是很信任,这是为什么呢?这条路太普通,没有人会在意的它的曲折,走过来,没有什么特点的就到二十岁的人了,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学生,在古代是叫学者,即求学的人,今天的学习应该注重的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学者,社会的物欲困绕着我们,一语重地的说:“学者,求学”当今社会所缺乏的这样一种学习精神,求真,追求真理,信养,务实考虑自己,以自己为动机,踏实,一步步的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