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二)


清明祭(二)

  今天又是清明节,昨天给堂兄打电话,他说因为有事不能回来了,再加上另外两位哥哥也出外打工去了,所以,家族中的清明祭这项“重大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肩上,真感觉责任重大噢……

  虽然说主要的祖坟我都能找到,可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仔细地问问父亲家族那些坟地的具体位置。虽然说现在都倡导文明祭扫了,大街上也到处挂着“野外用罚款5000,拘留十日!”可是大家清明上坟除了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之意外,更希望祖先泉下有知能够在高兴之下保佑子孙后代们事事平安如意!所以谁又胆敢上坟不带纸-------惹老祖宗生气!(这是我们当地人与人开玩笑时常说的一句歇后语)在我们这里,清明节连消防队员们也得去上坟烧纸,法又如何责重嘛。记得在城里时,有一年因为无法阻止清明节农民伯伯到设有军事重地的山上去上坟烧纸而抓起来数人,可最后有关部门还是为当地的农民伯伯们采购了一批烧纸钱专用的铁桶--------这才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民为本、活学活用嘛。

  当然各地有各地的条件和风俗,所以在一些经济条件、思想条件、品德条件更好的城市里,我还是希望那里的人清明节祭祖只献束花,这样有了点点燎原 “文明高尚”之星火,也许数十年后,我们中华民族这种上坟烧纸钱的优良传统才会真正和西方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听说要去上坟,爱热闹的小侄早早就起来了。今天,天气很好,尤其是没有风!我骑车带着他去采购了各种“用品”,然后又去找了一下堂嫂,大家便出发了。来到山脚下,我们把车寄存在别人家院子里,就开始上山,在上山路上,我忽然想起了当年在北京登长城,都说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可是登长城那坡度和长度远不如我们这里上坟登山嘛。

  我们家族虽然不大,坟地却是分别在三座山上,于是,我们上了一山又一山,祭了一坟又一坟,在爷爷坟前,小侄问我:“这坟五十滴和一百零滴咱烧几张?”(我买了两沓“天地银行有限公司”发行的50100的票票),我说:“你愿意烧几张就几张吧”大嫂问:“旁边这是谁的坟?”我忽然之间就犯了迷糊,想了好一会也没想起来,就说大概是一位太爷的吧,于是,实心眼的大嫂就在旁边念叨上了:“太爷、老太太,出来捡钱吧!”这时,我忽然想起来了:“这是六十多年前英年早逝的医师大伯的坟,他去世时才十八岁就已经考取国家医师资格了,家堂上还有他漂亮的书法噢”。大嫂一听立马就傻眼加脸红了……

  上最后一座山时,小侄在路边发现了几只小海螺,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几千前古代高句丽人所花的贝币,估计这附近一定有他们的古墓!”回来的路上,好奇的小侄又去那里找了几只,我还帮他找到了一只大点的,可是,因为年代太久了,这些小海螺在路上很快就被小侄捏碎了。

  下山时,我对小侄说:“看看,这里风景多好噢,这才是咱们永远的宅基地,早晚儿咱们都得搬上来住滴,现在咱们的房子和院子,不过都是短暂的临时住宅!”小侄听得一脸迷茫,大嫂却忍不住大笑起来了:“你这话也说得太早点了!”

  可是人生无常,谁又能知道自己哪天眼一闭没睁--------这辈子就结束了呢?如果哪位朋友对此话有怀疑,就请您想想2008年5月12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