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博士点、名校情结和文凭含金量


 

成败博士点、名校情结和文凭含金量

李华新

    徐州师范大学第三次申请博士点,最终没有实现校方梦寐以求的理想,学校的教授们的心情为此已经坏地极点,甚至是一些学院的领导谈到此事,都会痛不欲生。而那些为了达到申博条件,而聘请来的一些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也因为徐师大申博未成,而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去向。而一个非常更有意思的现象上,在三家都要申博的名单中南通大学、徐师大和徐州医学院,为了自己能够申博成功,甚至是不惜很严肃的给对方提意见,你给人家提炼40条,而对方给你抛过80条。(消息来源《作家文摘》090403)

    自然相互攻讦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把竭力说大别人的短处,以使自己入围,徐师大没有笑到最后,而这次的落败,使得徐师大几乎是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因为同样属于A区的徐师大,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苏北,而整个江苏的的条件确是位居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因此,即使是徐师大自己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相比,依然是不如对方,而这次的被挤出入围名单,使得徐师大的申博梦几近破灭,这也难怪使得徐师大的校级领导和教授们心痛不已。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真的有不少名牌的学生,其功力和学习的刻苦,以及学业的成绩,的确让那些非名牌的毕业生望尘莫及,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并非是有了名牌的毕业证书,那你自己就是名牌,或是你的能力就是名牌。而在有的时候,那些名牌的毕业生的不思进取,和工作的能力低下,的确不如那些非全国重点和211学校的毕业生。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不无调侃地说, 除了文凭,还有什么能证明你是“名校生”。 那些自称“名牌大学毕业生”的人,首先应该扪心自问——除了那张文凭,还有什么能够证明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 

   如果现在还有哪位大学生自称“天之骄子”,你一定会觉得相当“雷”人。近十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生”这一称呼早已完成了从“精英”向“平民”的大转身。所以,即便出身“名校”,“现在混得很落魄很窘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对此,或许有人会无可奈何,会抱怨社会不公,甚至还会郁闷落魄(《中国青年报》4月15日)。

   但是,实际上所谓的博士点和名校情结,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同等级的问题,可是有博士点的学校,据说在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上,也是有区别的。而并非在现在的世界上,成功者都是出自名门,都是来自名校。而即使如此那些名校生自护是进入了名校,就有一张管用的通行证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名校有不求上进的学生,在普通的大学会有;同样在名牌学校的学生的确有系出名门的道业,而非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有出类拔萃者。可见所谓的名牌并非是一个终生的标记和无法更改的印痕,只是现在的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引用,那种只看出身,不看能力的做法是很低级的,也是不去动脑子的一个简单的办法。

   因为没有博士点的大学,无法培养自己的博士生真的,因为你没有那种资格,基于拥有博士授权的学校,那就不仅只是一种荣誉,而是在是需要靠学术水平的。而这个问题尽管和现在的大学生求职看似没有关系,实际上也是很受用的;现在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自然不仅自己系出名门,而且学校也是有博士授与权的。现在学校要争取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即使是一些学校没有这个权利,也不等于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

    因此,名校生和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其含金量究竟如何,那也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的。好使的管用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还是真正需要的。

    不过我觉得,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生”的人,首先应该扪心自问——除了那张文凭,还有什么能够证明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 而那些非名校的毕业生,自然也无需感到自卑或是沮丧,因为支撑整个社会的知识体系的和需求高学历人才的,并非仅是名校就可以解决的,非名校的毕业生也是有成才空间和成长空间的。

    现在大学生最需要的是抓紧时间,多多读书,多多实践,多多培养自己尽快融入社会的能力,因为,混张文凭容易,但那张文凭到头来并不能证明什么。 真正证明自己的,还是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