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流波
我外婆今年就98岁, 老太太是地地道道的一生一世的农民. 当我们问及她的人生秘诀时, 她说了很多, 其中有这么一条: “宁置吃亏货, 不贪便宜嘴”
“宁置吃亏货”的意思就是不要太计较买东西的价格是否吃亏占便宜. 添置家具嘛, 就是给人用的, 用的时候仔细节省一些, 吃亏不吃亏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不贪便宜嘴”的意思就是买吃的东西, 千万不能图便宜. 便宜的东西吃进肚子, 容易闹坏身体的, 如果引起了疾病, 花的钱就很多.
这实际上是有关消费的精神信仰. 精神是指我们行动基础, 信仰是指我们思想的基础. 决定消费文化的东西, 实际上就是与消费有关的精神信仰.
比如说, 我们不可能让西方人消费狗肉或者其他宠物肉, 我们也不可能让男人消费口红之类的化妆品,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人们有关消费的精神信仰,我们实际上就无法改变人们的经费文化.
前些年, 流传一个关于中美两国两个老太太的故事, 说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 住了一辈子大房子, 老了临死的时候才还清了贷款. 中国老太太, 一辈子省吃简用, 老了临死的时候才买了一套大房子.
这个故事, 很忽悠人, 它几乎改变了人们有关消费的精神信仰. 但是, 精神信仰不是靠忽悠就能建立起来的, 金融危机爆发了. 那个美国老太太因为次贷危机, 房子没了, 钱也没有了. 中国老太太却依然安稳地过着自己实实在在的日子.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而正确地改变人们有关消费的精神信仰, 我们其实就无法改变我们社会的消费文化, 进一步说, 我们也无法有效的扩大内需.
所谓内需, 外表上, 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追求, 实质上, 却是人们对内心世界和谐幸福的追求,中国社会的最大内需是什么? 就是精神信仰, 没有精神信仰, 我们就却无法判断人们内心和外在的需求, 更无法引导消费文化和扩大内需.
鸦片战争的时候, 西方社会与中国人做生意时就面临这样问题, 他们无法让中国民众购买他们的工业产品, 但是他们又必须购买中国人的茶叶和瓷器, 于是他们就卖鸦片来引导中国社会的消费. 这当然是违背人道的, 于是鸦片战争就爆发了.
因此说, 引导消费文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处理的不好, 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都没有基础.
如何引导消费文化? 靠官员引导不行, 因为官员消费五星级宾馆消费, 是高档奢侈品消费, 是二奶情人消费, 这和民众消费差的也太远了. 靠演艺明星引导消费? 也不行, 艳门照,屁股照, 让民众已经看清了这些人挣够了钱就会移民国外, 而且还会还光着屁股跟外国人跑的了, 民众的情感接受不了. 靠专家学者引导消费? 也不行, 专家都快变成谎话谬论的代名词了. 没有舆论自由, 没有民主文化, 我们社会实际上就不可能有真的伟人和英雄, 不管你怎么说, 大家都觉得你是在忽悠人. 这是我们社会现阶段的悲哀之处.
引导消费文化, 实际上就是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精神信仰. 精神信仰是血汗结晶, 不是靠嘴巴忽悠就能忽悠出来的. 要引导我们社会建立自己的精神信仰, 就必须引导人们的思想, 要引导人们的思想, 就必须有批判扬弃过程, 这就是必须有争论有比较. 我们目前这个社会, 伟人英雄早已经被浑浑噩噩的欲望洪流淹死光了.
我们这个世界当然还有情感基础, 但是作用范围很小, 比如我外婆告诉我的那些道理,对我与他人的效果就是不会相同的, 因此我们没有办法靠情感纽带引导消费.尽管情感基础对于中国社会非常重要,但是它非常混乱而缺乏理性。
我们必须再次审视我们民族社会的精神信仰, 我们精神信仰到底是什么? 我们社会到底能接受什么样的精神信仰?
我们没有西方那样众多的教堂, 教堂当然是精神信仰的外壳和载体, 过去、 现在、 将来、恐怕都会代表西方社会的精神信仰. 我们有长城, 但是不仅没有什么作用, 而且大部分也已经破烂不堪了.
仔细想想, 如果把西方社会的教堂连接在一起, 恐怕会比我们万里长城还要长。 人家的教堂可以修了再修, 我们的长城, 如同寄居蟹的外壳, 无论如何, 也没有再修的理由了. 这就是我们社会精神信仰脆弱浅薄的象征.
如今社会, 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精神信仰, 我们需要的就是千年万年的思考和打算,不能用长城那样的东西来承载我们的精神信仰.
土地就是我们民族社会的信仰, 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农业国, 还因为我们人口众多, 有土地就有吃的粮食, 就有发展的基础和空间。 民以食为天, 说的就是这个信仰. 西方人常常不理解, 在中国南方, 即使马路边, 铁道间的尺寸之地, 中国人也要种上点小白菜地瓜之类的东西. 中国人热爱土地, 那是从骨子里发出的热爱.
我主张我们社会挖河填海, 就要给我们社会带来可以生息的土地. 因为黄河高悬, 我们的土地很多变成了盐碱地, 我们河滩荒芜的很多。 在欧洲的河流好像很是深邃安静, 我们的黄河总是那样浅薄而暴躁不安.
如果深挖黄河填平渤海, 我们不仅仅能盐碱地变成良田, 而且我们也能把荒芜的河滩变成热闹的都市, 让人们依水而居, 让清清河水带走污秽烦恼, 让我们的社会清洁而建康.
这样想, 我们社会有多大的内需!? 恐怕千亿万亿也不止. 如果打算把沿黄河的城市, 都移到黄河两岸, 并且以黄河为中心. 这个内需谁能估算出来? 况且,挖河填海本身也是有效益的, 新增的良田土地的使用权就是直接可以变现的。
还有什么扩大内需的办法比这个办法更有效, 更巨大持久呢?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一日
文化经济学之16:如何引导消费文化和扩大内需?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