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三十年


 

风雨三十年
1978年是国家的转折点,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自己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看过半百的小老头,时间记载了国家发展的历程,也记载了我的人生足迹。
1978年—人生的转折
1978年是我参军的第三年,这一年我正在炊事班当副班长,我负责副食。那时部队的副食很单调,大多是白菜和土豆,我也做不出什么味道来,也常常挨批评。
15中午饭后,教导员正式通知我说,我和另一个老乡被调气象总站任放映员。当时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想正好我有些不爱作炊事员工作。之所以让我当电影放映员,是因为我入伍前曾在生产大队任过电影放映员。报到之后,吴超凡副政委给我们讲了电影工作的意义和具体要求,然后我就到政治部电影队学习去了。经过一周的学习,我就能够独立工作了。
619,我随着第三电影组进入了场区(甘草泉),驻在二分站。我们的任务是为场区的各部队放映电影,部队为我们配备一台北京212吉普车。我们一般都是隔日有任务。部队地点一般都是一百华里以上,有的二、三百里,去的最多的是南山、北山、东大山。这里有上千人的部队,也有十几个人的小分队,最少的只有三五个人。我们所去的地方几乎都没有油漆路,竟是土路,并且是自然形成的路,正像鲁迅曾说过那样“天下本来没有路,人走多了,就行成了路。”这里的条件非常艰苦,气候变化无常,可谓:“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盆啃西瓜。”“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切用水都要用水车到外地去拉,他们住的全是丈棚和地窖。吃的是干菜、猪肉罐头和蛋粉。
由于去一次不容易,因此我们一次带去好几部影片,一放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一昼夜。因为放映员少,时间长了,就非常的疲倦。有一次,我一人操作两台机器,实在挺不住了,我竟然在电影机旁睡着了,没有换片,银幕上一片空白,看电影的战友将我叫醒,我才把片子换上。
学习结束后,我回到了原部队。政治处首长让我主持电影组的工作。 19793月的一天,政治处齐副主任在我宿舍给我理发时问我说:荣安你想当官不?我说想。他说你明天到卫生队检查一下身体。第二天我就到卫生队简单地检查了一下身体。4月的一天,路喜亭主任就通知我,我提为电影组组长(正排级,行政23级)。当时我非常高兴和激动。我想这标志着我成为了国家干部,彻底摆脱了农村,摆脱了黄土地。在收入上也是一个飞跃,从每月10元的津贴到64.40元。它可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啊。当天就写信告诉父母、哥哥和姐姐。等再发军装的时候,我就是四个兜了,还发了皮鞋,也配备了干部所有的物品。
提干以后,就可以探家了。这时我就萌生了探家的念头,真有归心似箭之感,毕竟三年没见爹娘了。首长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批准我回家看看。那时家乡的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食糖等还是非常紧俏的,什么都要票,尤其是新疆的特产如葡萄干、哈密瓜干是东北人见都没见过的东西,不象现在物质非常流通,什么都有。于是我就买了三提包东西,踏上了返乡之路。去火车站,我坐一个连队的拉煤卡车大厢上,经过7个小时才到达。下车后发只见自己满身的灰尘,头晕眼花,四肢麻木。经过86个小时的火车旅程,总算到了家。到家后,用自己的通行证到粮站买了20斤的细粮。现在好了,粮食有的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1988—第二次折业
1988年是我参军第十二周年。这一年正是我军第二次实行军衔的一年,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第二次的转折。我1980年结婚,两地生活已经8年,爱人和孩子没有住房,一直在爱人的娘家住宿,给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因此,我决定转业到地主工作。当我提出转业申请后,部队首长说:你可要想好,今年要实行军衔,这在人生来讲可是一件大事。虽然我有些犹豫,但还是选择了离开部队。
转业定了后,到地方到哪个部门,做什么工作是摆在自己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虽然大道理都是讲社会分工不同,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但实际上谁都愿选择一个社会地位高、适应自己的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我到了一个县的税务部门。这是一个让人向往和羡慕的岗位,多少人为之努力、奋斗未果。我为自己找到称心的工作而庆幸而自豪。
报到之后,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培训班在铁岭市税务局,共有30多名军转干部参加。我家离市局有30公里,因此都住在那里。培训的内容都是税务的专业和道德建设方面知识。在培训结业考试时,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我们团体部分也是第一,受到了市局领导的表扬:“李荣安是这次培训班的状元。”培训结束后,还面临着一个具体到哪个科所的问题。我蛮以为我的成绩好,准能被分配到比较好的科所。在这种思想下我就问原先在税务所的一个战友:哪个科所好?他说局长室好。这无疑是给我敲了警钟:不要挑科所,这不是你挑的。
我被分配到个体所,收房产税。这个税种税额是最小的,也是最零散的,谁都不愿干。没办法,谁让你是后来的?谁让你是转业干部呢?收个体税难,收房产税更难。到了门市,业主不是不在家,就是手头没钱。由于老板大多不常在或在故意说不在门市,所以我只好在中午或晚上去收,有时三、五块的税额要去几次才能收上来。
我转业后住房问题仍没解决,只好租房住。我在离单位很远的地方找了一间连厨房在内只有12平方米房子,我家老少三代四口人住在一起。春天刮得满屋子土,夏天房顶漏雨,冬天屋子里的水都冻得结上了冰。上厕所得走出300多米,还得排队进行。屋内外没有下水设施,脏水夏天满地流,冬天成冰山。
1998年—步入人生辉煌
1998年是我人生走向辉煌的开始。这一年6月,我被聘任为开原市国税局靠山中心税务所所长。这个所原来就是一个老先进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里有些设施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软件硬,硬件软的前提下要想巩固和提高是非常困难的。所里值班室原有一铺大火炕,炕上铺着当时多数农户都不再使用的炕席,摆着一个样式非常陈旧的大炕柜,看上去像农户一样。我一到任,就制定了全所建设的整体规划:一年变样,两年变亮,三年之内成榜样。大刀阔斧,说干就干,首先扒掉了火炕,卖掉了炕柜,粉刷了墙壁,购买了桌椅,装饰了会议室,在室内外摆放栽种了鲜花,使所容所貌焕然一新。
1998年度被为铁岭市国税系统先进单位;1999年被铁岭市评为“窗口行业”优胜单位。
 2002年秋天,铁岭市国税系统所长以上的领导参观了我们税务所,在全铁岭市国税系统所长以上干部大会上我承诺了“365天不怕暗访,”成为铁岭国税系统干部的佳话。  
 由我自己撰写的《脚踏实地抓管理,拼搏向上争一流》经验材料在全省国税系统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2004年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八一”前夕,铁岭市委组织部、铁岭市电视台为他联合录制了专题片《大山里的税官》,并在《创业先锋》栏目中播放,展示了一个转业军人的风采。
可惜的是2004年铁岭国税局领导想当然地出台了一个“中层干部45岁一刀切”的干部任用政策,当时我是49岁,我也就随着下来了,从此我没有了施展才干的平台。可是打这以后再也没有“一刀切”的政策了,真是生不逢时呀。一般来说典型单位的领导很少不提升的,更不用说提前下来了。
回想起这30年,有过挫折、迷惘,也有过风光、辉煌。
总结自己的一生仕途,最重要的是没遇到明主。但尽人力,听天命,成败很难说清楚。关键是,不能糊里糊涂地过这一辈子,只要头脑清醒,全身心地投入,无论成败,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