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圣地之中关村


      近日,IT网站Vnunet.com评出全球十大IT圣地,中关村列第六位,有一句评语是“中关村自身培育强大高技术的能力已经令世界为之侧目”。

      有的网评对此有些不以为然,中关村“假货满天飞”的老问题偶尔也有被提及。我也有过类似的不太愉快的回忆,比如,匆匆行走于中关村时,就会时不时会有人凑上来问‘要不要光盘、墨盒”等等,那些东西多半是假货或不太地道的东西,最让人不能理解是,有不少中年妇女在做这些生意,不晓得是怎么搞懂IT的,不过,连老弱妇孺都能参与这些交易,中关村也没有不发达的道理啊。事实上,时至今日,中关村已然成为中国著名的IT产品的大型集散地。如我等不是特别精通IT的,直接买品牌货,那些上当的多是喜欢自己玩组装的吧,可能是半懂不懂,或者很懂但是碰上了一个更厉害的"高手",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经意中还在存在的假货,有助于锤炼大家对IT产品的辨识能力。

      去年年初,我曾经看过一些中关村园区企业发展数据,大概如下:中关村园区上市企业已超过100家,IPO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年利润超过2000万的企业约100家,是冲击创业板的重要力量。高速发展的中关村不是完美的,但是,评价“中关村培育强大高技术的能力”是很准确的,中关村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

       中关村的优势在于位于海淀区,文化气息浓厚,拥有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28所,占北京高校总数近四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上百个,教授的学识与眼界以及青年学子意气风发、敢想敢做的劲头为创业提供了最好的环境。

       中关村也有不少遗憾,比如,很多知名的IT企业并非出自中关村,如阿里巴巴、网易、盛大、巨人、腾讯、分众,如果他们都曾经出身于中关村,那么,中关村会更加璀璨。

       总体上看,中关村的创业环境优良,客观上看,还是存在不足,比如,中关村写字楼的成本并不便宜,还有攀比上升的趋势,不知道这是否是阻碍很多优秀企业放弃从这里起步的重要原因,如中关村西区的不少楼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散租或散售给高新技术企业,他们希望整栋出售,有能力整栋购买的,反倒是不少中央大型企业,中央企业入驻中关村,增强了整个园区的实力,也给这些中央企业增添了不少活力,不知道是不是多少也带动了整个园区的创业成本,他们太大了,显得其他草根型的创业企业太小了,寻根究底,中关村不是CBD,不是金融街,应当是中小型创业企业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