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欺诈的定义及缘起(1)


            保险欺诈的定义及缘起

很小的时候,读过一篇日本的推理小说,名字叫《敦厚的诈骗犯》,作者和《追捕》影片的原著作者是同一个人。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男人,想尽办法敲诈自己的理发师,理发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在这个男人净面的时候用锋利的剃刀“杀”了这个男人。然而,令理发师感到意外的是,在这个男人临死的时候,他仿佛听到了男人说是自己动弹才导致锋利的剃刀割破喉咙而被误杀的。更令人不解的是,不久后,理发师还收到了一封信,一封被杀的男人写给自己的信。读完信件,理发师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一个终生只饰演配角的蹩脚演员为了妻儿能活下去,不惜精心导演并演出了自己被杀的场景,目的在于获得高达数百万日元的意外保险金。这是这个男人一生中最成功的表演,但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N年之后在我接触保险业,尤其是保险理赔业务的时候,这个故事再次浮上脑海,它也因此成了我关于保险欺诈的第一课,尽管读完小说后的感情完全倾向于那个被杀的男人。
在对保险调查和欺诈进一步了解后才发现,保险诈骗的案例不仅是各种报刊杂志报道的经常性内容之一,也是文艺作品所乐于表现的主题。比如,上世纪40年代的老电影《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该影片曾获七项奥斯卡提名,讲述的就是保险营销员和保险受益人狼狈为奸,谋害被保险人,从而谋取保险公司双倍赔偿金的故事。该剧的女主角甚至“荣获”美国电影学院评出的电影史上位列第八的“大恶人”称号。作者所看过的另外一部由里查-基尔主演的《致命恋人(Final Analysis)》也是关于保险欺诈的经典影片。此外,如韩国电视剧《life特别调查团》,西区柯克的《翡翠项链》等作品也脍炙人口。
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以艺术形式的反映。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保险欺诈作品,和现实生活自然密切关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时会了解到杀害亲人骗保案,致人致己伤害骗保案,纵火骗保案等等。有据可查的第一起人寿保险欺诈案发生在 1762年的英国。那一年,伦敦公平人寿保险公司成立。同年,一位名叫易理士的先生为养女投保了巨额保险,然后设法毒死养女,并伪造了其本人为继承人的遗书,后被证实为欺诈案。法国人库鲁特在1926—1936年间,通过“诈死”方式共死了6次,前后诈领保险金约300万法郎。
看过《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人都知道泰坦尼克是因撞击冰山而沉没的,但也有专家提出这是一起偷天换日的巨额骗保案,其目的是为获取巨额保险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