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经济回升 沪指逼近前期高点


                                         预期经济回升 沪指逼近前期高点

                                            2009年03月30日  大众证券报

  

实力机构纵论A股后市策略

  特别连线

  受美国救市以及中国经济加速回升的预期影响,本周A股继续反弹,深证成指连续创出本轮反弹行情以来的新高,上证综指昨收报2374.44点,逼近前期新高。当前,投资者更多的是关心中国经济在二季度是否能复苏?沪指能否“踏平”2400点?后市的热点会向哪个方向转移?为此《大众证券报》昨独家采访了北大方正集团研究总监郭士英和华安基金资深研究员杨明。

  ■郭士英:

  中国经济二季度复苏是大概率事件。看好银行、钢铁

  ■杨  明:

  支持行情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关注价值挖掘意义的品种

  经济提前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大众证券报》:最近包括申万、银河在内的研究机构均认为,二季度经济将加速回升,并呈现“V”型走势。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美元贬值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北大方正集团研究总监/郭士英:我一直在关注美元的走势,我觉得美元堕落强于世界大战。从美国号称“无限量救市”到实际上的“大规模定量宽松”、从其再度以7500亿美元购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最近美联储宣布至少以3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这使得中国的2万亿外汇储备将难逃最坏的结局。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美元泛滥的预期,开启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流动性泛滥新时代,迎接我们的将是旷日持久、经年累月的通货膨胀,黄金、原油以及其他的大宗商品仍将持续上升。这也在客观上导致经济刺激加速,在流动性的支持下,世界经济有望比原先预期的要好一些。

  同时,这次危机中,中国经济更多的是被惊吓。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世界上最好的,银行体系稳定,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占比较大,这些都能让中国经济能提前复苏。另外,中国政府的决心非常大,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所以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会很差,但是在二季度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华安基金资深研究员/杨明:从经济的基本面上看,支持行情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和确认。中国经济自从去年四季度遭遇了休克式的大幅冲击,恢复和回升必然是一个相对复杂、充满波折的过程。近期出口的快速下滑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外需下降的滞后反映,已经被市场所预期,工业增加值的继续低迷也是经济处于筑底和修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以预计的是,未来两到三个月内,进出口、消费、投资等关键数据仍将有所反复、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但是,基于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的数据可以看出,工业生产正出现恢复上升的态势,或许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二次去库存化的压力,但经济基本面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我们预计,2009年第一季度将与2008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水平基本持平,且处于经济增长的相对较低水平,二季度可能会回归到8%左右的正常调整状态。从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数据来看,明显好于预期,不过出口和工业产出、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则低于预期。总体上看,经济数据好坏相抵,基本平衡,经济仍在筑底过程中。

  理论上,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存在近一年的时滞,今年前三季度预期还会受到去年紧缩性政策的影响,而去年第四季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会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得到体现。另外,今年财政政策力度较大,因此转暖的迹象会提前到二或三季度。相比乐观的“V”型和悲观的“L”型而言,我们偏向中期走向,可能呈现缓慢复苏的“U”型。

  银行、钢铁股会“老树开花”

  《大众证券报》:最近两周,沪指已经上涨11.24%,再度逼近2400点关口,股指后市会如何演绎?美元贬值造成的资源类牛市能否延续?痛苦指数减轻的房地产会否再续辉煌?此外,一直徘徊不前的银行股能否接过反弹的“接力棒”?

  郭士英:对于股市是继续看好,经济复苏预期下,一直滞胀的蓝筹板块有望加入“补涨”行列,所以大盘现在仍非常安全。美元贬值造成了大宗商品的大幅上升,因此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资源类股票暴涨,尽管个人认为美元仍会继续贬值,但是根据股市先行的特点,短期内有色金属类股市还是有一定风险。对于房地产,应该说,已经熬过了冬天,在刚性需求和超流动性的左右下,地产股未来还是有机会的,但是部分房地产股已经提前有所反映。

  最为看好的是银行股。此前房地产的过度悲观,造成了影响的长期滞胀,而房地产业没有想像的那么坏。而提高拨备以及坏账率后,银行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因此银行未来会出现惊喜的。实际上,银行业的年报已经做出了部分回答。随着流动性复苏以及房市回暖,招商银行(16.04,0.11,0.69%)和中信证券(24.20,0.01,0.04%)有伺机突破迹象,或许就给了我们答案。也只有大盘蓝筹股的真正崛起才能真正唤醒牛市、唤醒社会资金的流入。

  与银行相类似的是钢铁,首先,便宜是股市的硬道理,比如宝钢才1倍市净率,跟历年来的盈利能力不相匹配。其次,美元下跌,铁矿石涨价,钢铁还能跌吗?再次,多方面的反馈表明,经济回暖,这将给钢铁需求带来回升。

  杨明:逐利的本性使得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集中到赚钱效应显著的行业,在大市刚刚开始出现上升迹象的过程中,周期性以及投机性个股更容易受到市场关注。今年题材主线“大基建”概念表现不突出,包括新能源、创投、金融参股等在内的支线也鲜有作为,但相对年初而言,近期投资者尤其是机构对题材的追捧已开始有所降温,随着年报披露完毕,具有价值挖掘意义的品种才会成为贯穿全年的热点。

  具体而言,对银行,我们更关心的是资产质量,因为大家对资产质量的担心,所以会维持较低的估值水平。现在银行估值水平是十年来最低的时候,我们判断会有所提升,银行报表比市场预期好的话,会有积极表现的。地产方面,在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上,个人觉得有两点判断,第一,如果房地产价格僵持着,对银行是有利的。第二,房地产价格出现调整,则对整体经济有利。GDP看的是量,而不是企业的利润。我们还要多关注销售量的变化。

  记者  杜景南  黄晓霞

银行业被低估蓝筹蓄势待发

 

       2009年03月30日 金融投资报

 

  从目前的情况看,库存已经回落到合理的水平,且国际原材料价格回落和物价见底的几率上升,这使得我们相信二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的下滑幅度会出现环比回升的态势。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盈利下降最坏的时期正在逐步过去。
  上周五,国家公布了1-2月工业利润数据,同比下滑近40%。但从目前看来,银行业业绩好于预期已没有悬念。此外,上海亦表示将做大蓝筹股市场。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市场接下来走势怎样?哪些板块值得关注?记者对国元证券投资咨询总监康洪涛以及太平洋证券原研究部总经理、现北大方正集团研发总监郭士英进行采访。
  银行地产应当还有表现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工行等银行股披露的2008年报看,银行业业绩好于预期,多家基金于去年四季度加仓、建仓银行股,且在上周买入迹象明显。银行板块接下来是否还有机会?怎么看待目前银行板块?
  郭士英(以下简称郭):我觉得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价值是明显被低估了,是过去半年过度悲观的综合体现。更主要的是,很多投资者意识不到,我国银行的资产和业务结构以及进入限制和政策保护都与发达国家的银行有着天壤之别。前期外资的相继抛售,也有这个原因,还有部分原因是"后院起火"导致的流动性紧张。那么,国内投资机构就很不应该了。
  我曾经在去年2月18日就提出"基金不应该不作为",我认为,应该看到我国银行的主要指标正处于最佳时期,资本充足率、不良余额和不良率以及资产拨备率都在改善,能够经得住短期的危机考验。
  而从中长期来看,对房地产也不必过于悲观。事实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刚性需求正使得房地产行业景气出现显著的回升,加之美国美元超级供应政策,全球各国未来都存在比较明确的货币贬值预期,这些都值得我们回头审视我们以前的偏见。实际上,一直以来房地产股票的走势要强于银行业,我个人认为,这说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产业资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银行业还没有表现出来,银行股还存在显著的低估,这是不合理的。当然,市场转变也是需要过程的。
  接下来,应是主流资金主导的行情。因为很多散户还在熊市思维中难以自拔,而不少外资以前很被动,因为他们深受"老巢"危机影响,前期根本无力决胜于中国市场,这不得不说是国内投资者之万幸。不过,这些外资回过头来会看到,中国的主流资产仍很便宜。这就意味着,机会犹在。钢铁板块算一个,金融的后劲更强。
  实际上,现在很多机构都在疑惑,国内金融股真像有些人描绘的那么悲观吗?银行业的年报已经做出了部分回答。随着流动性复苏以及房市回暖,这个问题就快有最终的答案了。我们可以设想,如此资质的银行股如果放到美国股市,该是什么价格?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如果在美国股市,难道就仅仅值半个美元吗?有经验的投资者相信也能感觉到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证券等的伺机突破迹象。也只有主流股才能真正唤醒牛市、唤醒社会资金的流入。一些名不见经传、或实或虚的题材股,起起落落、自生自灭,能有什么大影响呢?
  继续关注蓝筹股
  记:上周,有公开消息称,今年,围绕"做大蓝筹股市场",上证所制定了一系列新目标:在推动"H股"公司回归A股的同时,香港红筹股公司内地上市正在积极推进中,并有望在今年实现;加速推动大型蓝筹企业整体上市,促使现有上市公司做强做大也是交易所瞄准的目标。

□ .孙.健  .四.川.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