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等:英国大学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趁火打劫?


郑风田等:英国大学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趁火打劫?

 郑风田 单航宇 中国人民大学

危机了,失业了,大家要到大学充电了,英国大学却闹着长学费了

美国人弄出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无数人失业,据最新的统计,美国人的失业人员已从400多万飚升到550万,要知道美国人口只有我国的五分之一也。面对这种情况,危机弄丢了工作者,一般情况下都要到学校去躲一躲,充充电,养养神,等过了这阵子再出去工作也不迟。我国的教育部还专门扩招4万专业研究生,还不是为了学生们的就业压力所考虑?中国人常讲,危难之中见真情,这次的难可真够大的了,但欧洲的一些报道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美国那边闹着AIG公司一方面领着国家的巨额救济款,一方面高管们却滥发巨额奖金,把美国人给忽攸的。是不是市场经济实行得长了,人就变成冷血的了?欧洲的英国人也没有闲着,目前正也哭着闹着喊着一个馊主意,要让大学长学费,乘机大捞一把,长的数量还真不少,翻了一倍还多。

据最近的<经济学人>报道,英国大学游说组织高校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应将英国的高校学费最高限额由每年3000英磅提升至7000英磅,以此来确保教师的薪酬、教学质量并提升高校的竞争力。计划的提出立马炸了锅,引发学生抗议狂潮,大家纷纷指责:大学校长也太那个了,在这危机关头不是想着如何帮学生,却想着我赚点钱多收费,整个一个“狂妄自大”与不可理喻,这不明摆着趁火打动吗?

 

英国大学年年想着长学费,英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可是一直直线下降的,一年不如一年。如大英帝国似的在天天向下落着。

英国高校学费的涨价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也不该现在拿出来说事。在2004年,英国工党在与保守党为竞选造势时,就提出了将大学学费提高到3000英磅的议案。英国政府希望通过在设立学费最高限的条件下,允许大学自主决定学费最终额,来使精英学校在福利收入和三级学院的创收中获益。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只有少数学校选择了学费低于规定的最高限额。那么,这样高额的学费,是否真的能达到这个创收的目的呢?而且现在4年过去了,第一轮提高学费后的首届大学生今年也毕业了。回顾这四年,高学费政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是否真的造成了学生深造机会丧失?尤其是针对贫困家庭的学生。

 

你听一听,大学游说集团说得好象还挺在理,把长学费说得跟天仙一样。

根据大学游说集团UCAS的统计,英国高校的学生申请数量从2000年来基本保持增涨趋势,除了2006年,有小幅回落,而最终的入学情况也保持着相同的增长趋势。但这并不能说明高学费是真的没有影响到那些家庭穷困的学生。

英国的情况与我国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高学费使这些穷困学生上大学的可能性变小,但是因为英国学生能以一种简单的方式从政府部门借到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会缓解高学费阻碍学生就学的影响的。目前,这种类型的学费贷款,实行的是零利息,且还款期开始于学生工作赚钱后,还允许还款期可长达25年。这也就意味着这笔贷款到还款期结束时可能只为最初贷款价值的一半。这也就是使得纳税人的腰包大大的缩水。学费提高计划之所以提出,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正在于此。

虽然像剑桥和牛津这样的名校,已经宣布不会跟美国哈佛或者普林斯顿大学去搞学费竞赛,但是要摘掉高学费这顶帽子,估计是不现实的。下届政府不仅仅会要决定高校学费变高,同时也将决定上涨的幅度。

 

按目前英国游说集团鼓吹的那样长学费,学生们可要倒大楣了,要背一辈子黑锅过日子了。

在目前英国高校联合会的报告中提出多种方案收取更多学费,但无论哪种方案,学生都将难逃债台高筑的命运。

按照第一种方案,如果学费按报告提议升至每年7000英镑,学生毕业时平均偿还贷款总额约为3.24万英镑(4.5万美元)。算上生活费,每名学生平均欠债总额将达5万英镑(7万美元)。届时许多学生会发现,自己到四五十岁时才还清欠款。即使学费只升至5000英镑,平均每名学生负债总额仍将达2.64 万英镑(3.7万美元)。

按照第二种方案,学生应在学期开始前交纳学费,来自低收入家庭者可获经济援助。这种情况下,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因无法得到援助,面临较大经济压力。

按照最后一种方案,所有学生均可享受最高限额3000英镑(4200美元)的低息贷款,其余费用自行解决。这将迫使学生向私人贷款公司求助。

学费提高计划一提出就招致不满,也是可想而知了。

 

我国的高学费也令人忧思:农村贫穷家庭的孩子可怎么办呢?

众所周知,我国大学是从1996年开始实行并轨招生。从那时候起,学费就大幅增加,“教育产业化”开始了。在这短短十来年内,我们就实现了“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创造了“奇迹”。但是,大学学费也同样在创造“奇迹”。

请看,以下这组和大学费用相关的统计数据:

25倍:从1988年大学开始收费的200元起,1995年涨为800元,到2005年为5000元,近20年时间里上涨了25倍。与此同时,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增加额却只增长了4倍,若扣除价格因素则实际增长仅为2.3倍,也就是意味着这20年来,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4761元:《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其中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而培养一个大学生,平均一年的费用就得超万。农村家庭如何承担得起?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15781。再者,这个平均数的背后是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基数很大。

320万:据国家有关部门1996年的调查统计,当时在校大学生中特困生为几十万人;1999年,560万在校生中,贫困生有100.5万人;2000年则增至142万人。而现在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万人,其中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有100多万,各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高达25%。其中,清华大学贫困生比例为23%,北京大学为30%,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均为35%。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低于150元的比例激增到41%。调查统计还显示,有25.5%的家庭因为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其子女不再升入大学。

90%: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于2006年暑假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中国大学学费“太高了”。

上大学已然成为了压在中国万千家庭身上的新大山。

 

最可恨的是,还有一批“砖家”在鼓吹着长得还不够。

跟英国提高学费计划有一搏的是,曾已何时,国内也有不少“砖家”认为,应该提高高校学费,认为如果降低学费,只会使得富人搭穷人的便车。这些看似道貌岸然,实则犯了一个经济学的错误。教育作为公共品,其价格由穷人支付能力而确定,即使说存在“富人搭穷人便车”也是政府为了公众公共品的需求而不得不承受的代价。假使以富人高支付能力为标准定价,那么占绝大多数的穷人,就无法承受起高价的公共品了,那么,也就失去了作为公共品的意义。

其二,跟英国国情不同的是,我国在大学学费借贷方面还相当落后,目前助学贷款的运行情况也并不乐观。即使学生可以通过延长还款期等方法来缓解还贷压力,但对于现在高成本的生活而言,其压力仍不是一般的大。

其三,在国外私立大学,学校一般采用奖学金、助学金形式来给予优秀贫困学生以资助。高学费似乎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劫富济贫”。但是,在国内,能支付的起高学费的家庭占多少?即使有能力支付,愿意支付的又有多少?而这些高学费又能资助多少贫困学生?这些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国外很多学校的基金是通过企业家或校友捐助的,但在我国,这种形式并不普及。要想通过提高学费,使富人不能搭便车,穷人能上得起学,至少目前是不可实现的。

 

难道,就真的只剩下上涨大学学费这么一条出路了吗?要救救我们的孩子,当然也要救救那些脑子不清楚乱长学费的大学。

 

(作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单航宇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阅读链接:

The Economist:University fees :The only way is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