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英雄、自由与平等的梦想(3月22日)


战争:英雄、自由与平等的梦想

电影《光荣岁月》评论

 

关键词:战争  英雄  宗教  电影评论  光荣岁月

 

宣布征战的光荣岁月已经到来,祖国的儿女们都应该站起来。

——法国国歌《马塞曲》

 

二战期间,在面对为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战斗的北非国家的态度上,法国完全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长期遭受歧视的殖民地后裔,虽有宗主国国籍,却从未真正享受过法兰西公民的权益。

在这部影片中,反复在强调的一点就是为摆脱侵略法国的敌人德国作战是一种爱国的责任,但是他们却又不断遭遇到自己作为二等公民所面临的窘境,哪怕是共和国一直以来宣扬的自由、平等和博爱。有一些侮辱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黑人和阿拉伯士兵们在餐厅不准许吃新鲜的西红柿。升职只能是针对本土出生的法国人而言;非洲军团连战数月也不能撤退,假设他们没有服从命令或者是比其他人消耗更多,不满情绪很快就会写在每一个白人军官的脸上。

却有这样一批来自非洲大陆的战士,将激情、力量、鲜血、甚至生命奉献给地中海对岸的法国。影片《光荣岁月》描写了二战期间步兵团的一个小分队,从北非穿越意大利然后横跨了法国最后来到东北部地区的阿尔萨斯的历史,影片集中精力刻画人物性格,高度颂扬了当时只是正在服役的二等兵的这一批勇敢的战士。

 

身为法籍阿尔及利亚裔导演导演拉契得·波查拉,以全新的视点,将这段被忽视的历史搬上银幕,既讨论了民族关系的敏感话题,又是对先辈英灵的绝佳告慰。以此构成了影片的主要素材。

影片作为阿尔及利亚官方选送代表参加200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光荣岁月》中的五个男演员Jamel Debbouze Sami Bouajila Roschdy ZemSamy Naceri Bernard Blancan凭借在该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在现实中,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这部长片是对二战中法国非洲部队的感谢。他们留给我们勇气和民族之间亲如手足的情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长久的分享和珍藏。”但这种承认也是暂时的,至少那之后的政府在针对老兵的下发养老金的实际执行中都是举步惟艰。

由此,我们不能不重新理性思考战争这一永恒的主题。

 

什么是战争?战争真的是实现英雄、自由与平等梦想的正确道路吗?

只有经历过战争,才能理解战争的真正含义。 战争就是被统帅忽悠,统帅也是受到政客或者宗教领袖的鼓惑,去为他们攻城掠地。幸运的军人会得到他们授予的荣誉,而军人与战争就是政客实现思想的工具。

在战争中的寂静埋藏着更大的危险,因而更可怕。越是寂静就越会增强那种不安全感。

新兵总是会以平等来抚慰自己,因为在他们看来,当了兵会意味着平等,“至少挨枪子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是他们错了,除非是农民起义军,否则下级士兵挨枪子阵亡的概率肯定会大大超过将军的。

后世会记住英雄,忘记那些不知名的炮灰,却会把失败的反对派打上耻辱的标签。

做将军与做政客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那种向上爬的感觉,无情而又无奈。

 

宗教之别是最容易引起战争的。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价值观,并以此形成了宗教之别。各种思想从谁说了算而划分为主流与非主流,其中主流要扩大自己的影响与统治范围,而非主流要保留自己的一块阵地。

宗教领袖与政客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宗教与政治都是以对于人的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影响为终极目标,告诉你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甚至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的。

战争或者是争夺领土、或者是争夺话语权,甚至在很大意义上是争夺女人。

比如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就是为了争夺一个女人的战争。再比如《投名状》中的口号“抢粮、抢钱、抢地盘”。换句话说,战争就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方式,这个特性是动物属性的延续。

 

男人的保护欲望与女人缺乏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属于人本性的东西。

在战争时代,男人要去保护祖国,保护自己的家乡不受侵略与奴役,那种保护欲不断膨胀;女人缺乏安全感,能够保障基本的生存条件,有个人相依为命就可以了;美女需要英雄的保护,男人要用英勇来体现对女人的价值,所以美女爱英雄,英雄救美之类的故事从来都不乏观众。比如公主爱上了自己的卫兵,而卫兵也由于有能力保护公主而成为英雄甚至帝王,这样的故事也更容易成为经典。

在和平年代,男人的保护欲望依然膨胀,女人依然缺乏安全感,女人认为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物质财富的增长,所以就会助长这种物欲纵横。

所以和平时代的商场是纷乱时代的战场的延续,都是征战、都要流血、都要死人。

 

如果说“春秋无义战”,那么也可以说“市场无义举”。

商家的每点行为都有险恶的目的。跟发动战争的政治阴谋家与战争狂人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当今中国是被新列强以市场行为占领了。

 

除了将军与想成为将军的人之外,没有人会喜欢战争。

将军需要忘记生命,需要不择手段地取得胜利。从不怕自己死到不怕别人死。胜利确实可以给人带来成就感,在成就感的憧憬下,下属的死不过是取得胜利的代价。

所有都将成为历史。你是在利用别人还是被别人利用?

将军与统帅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那么循着这思路推导下去,不想当士兵的人就不是好男人,不好的男人就得不到女人,就是失败的男人。这就是战争狂人对民众加入战争的核心逻辑。

 

战场上的逃兵跟逃跑的奴隶的下场没有什么区别。

将军对士兵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就像奴隶主对奴隶的感觉。

一个士兵要想成为将军,所需要上的第一课就是对人发号施令,而命令就是剥夺别人思考的权利。

军令如山倒,当初孙武在吴国宫廷里练兵的时候,因为违抗军纪而军法从事吴王的两个宠姬,并以此得到吴王的信任,这应该也是一种权威的建立。

 

在战争中,特别是部队中都是等级森严的。而上级对下级最大的致敬方式就是脱帽,而下级对上级不仅不能脱帽,还要扶正自己的帽子,并举手敬礼。脱帽不仅不是表明敬意,甚至会被治大不敬之罪。

这在中外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人的等级的不同相当大的程度都在于帽子上,孔子的那个名字叫子路的大弟子,不就是因为在战争中,帽子被人打歪了而放下武器,因此而被敌人剁成肉酱的嘛?历代大臣的官职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其戴的帽子是什么样的;就连诸侯与天子之间的区别都在于冕上面垂下的流苏数量。

 

战争的荣誉属于英雄与将军,士兵又得到了什么?

即使韩信那样的统帅都为了感激刘邦而不好意思反叛大汉王朝,更不要说普通士兵了。

每个士兵都是一个编号,一个没有名字、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的符号,是墓碑上的名字。

尽管如此,每个为国家而战、为抵抗侵略、为民族不受奴役而战的人,虽然或许会成为不知名的炮灰,但他们依然是勇士,依然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

 

 

 

贾春宝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