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对于食品安全,我们应该知道哪些常识呢?现摘要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如何清除果蔬上的农药残留?
凡是施用于农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农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通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体、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到人、畜。所以及时清除果蔬上的农药残留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教大家几种清除农药残留的方法。
清水浸泡洗涤法
一般先用清水冲洗掉表面污物,剔除可见有污渍的部分,然后用清水漫过果菜部分5厘米左右,流动水浸泡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可加入果蔬洗涤剂之类清洗剂,加快农药的溶解。如此清洗浸泡2~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农药成分。
碱水浸泡清洗法
大多数有机磷类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可迅速分解,所以用碱水浸泡的方法是去除蔬菜水果残留农药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10克配制成碱水,将初步冲洗后的果蔬置入碱水中,根据菜量多少配足碱水,浸泡5~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果蔬,重复洗涤3次左右效果更好。
加热烹饪法
由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分解,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果蔬可通过加热法除去部分残留农药。一般将清洗后的果蔬放置于沸水中焯一下立即捞出,然后用清水洗1~2遍后置于锅中,烹饪成菜肴。
清洗去皮法
对于带皮的果蔬,如苹果、梨子、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茄子、萝卜、西红柿等、残留有农药的外表可以用锐器削去皮层,食用肉质部分,既可口又安全。
储存保管法
某些农药在存放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有条件时,将某些适合于储存保管的果品存放一段时间(10~15天左右),食用前再清洗并去皮,效果会更好。
以上方法对于蔬菜残留农药清除具有良好的效果,既可确保果蔬的营养成分,也维护了食用者的健康。
二、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方法
夏天,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炎炎夏日,细菌繁殖快,食物易变质,食物中毒的类型多以细菌性为主。除了提防已知的容易引起中毒的食物,还要保证食物新鲜、卫生,过期变质的食物绝对不能吃。冷藏食物要生熟分开处理,以免交叉感染。
食物中毒,如何与感冒发烧区分
由于症状类似,食物中毒很容易被误以为是感冒发烧或者腹泻而延误诊治时间。从症状上看,细菌性食物中毒来势凶猛,时间集中,无传染性。群体食物中毒的表现是,在短时间内吃这种食物的人单独或同时发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一般细菌性食物中毒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病情较重的会发烧。
而如果是感冒与发烧,患者一般很少呕吐,而且常伴有呼吸道病症如喉痛。如果食用某些食物后肚疼、腹泻,不一定是食物中毒,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多喝温热的白天水,服用如黄连素、腹可安等抗生素,症状便会逐渐消失。但如果是家里好几个人吃同样的食物都感到不适,就很可能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方法
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家中一旦有人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种应急措施:
催吐
如果进食的时间在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无效,可多喝几次,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
导泻
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已超过在2~3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体质较好的老年人,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解毒
如果是因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防腐剂或饮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蛋白质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病人应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食物中毒
①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肉类和蔬果。
②少吃凉食。凉粉、冷粥吃得太多就容易伤胃。而雪糕、冰砖等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作而成,不可以食用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胃肠温度下降,引起胃肠不规则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如果冷饮饮用过多、还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③避免生吃水产,像炝虾、毛蚶、泥蚶、魁蚶、醉虾、醉蟹、咸蟹等海鲜食品。因为海鲜中含有很多寄生物,未经高温消毒,吃了容易感染疾病。
④多喝白开水、消暑促排汗。由于夏天出汗多,体内丧失的盐分就比较多。多吃些带有咸味的食物,可以补充体内所失盐分,达到身体所需的平衡。
⑤在一日三餐中,注意多吃些带有苦味的食物。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作用。
三、食物消毒谨防四个误区
吃的东西光健康还是不够,安全也同样重要。对照以下四条食物消毒误区,看看你是否也犯过同样的错误。
误区一:有腐败味的食物,只要蒸蒸煮煮,就可以继续吃
在变质的食物中,存在不少耐高温细菌,所以一些剩饭经加热后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还有一些情况是,细菌虽然被杀死了,但它在食物中繁殖时所产生的毒素,或死菌本身的毒素,并不能完全被破坏。因此,腐败变质的食物要坚决扔掉。
误区二:细菌怕盐,所以腌鱼、卤菜食品等就不用消毒
事实上,有一种使肠胃致病的“沙门氏菌”,能够在高盐含量的肉类中生存好几个月;而广泛存在于海产品中的一种细菌也很喜欢高盐环境,它在冷荤食品中也极易生长繁殖,温度、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含盐冷荤食品一旦被其污染,只需2~3小时,细菌数量就能达到使人中毒的程度。因此,腌制食品在食用前也需要经过严格的高温消毒。
误区三:冷冻食物没细菌
不少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有的细菌甚至喜欢在低温下生活、繁殖,例如使人发生腹泻、失水的嗜盐菌,可以在-20℃环境中生存11周之久。所以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应尽快吃完。
误区四:煮沸=消毒
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食物中毒大致可分细菌性和化学性两大类。消除细菌性污染,可以用高温蒸煮的方法进行消毒。但化学性食物中毒不是高温处理可以避免的,有时煮沸反而会使其毒素加大。如:烂白菜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发芽和未成熟土豆中的龙葵碱、油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等都不能通过高温达到消毒的目的。
四、消费者如何看懂食品标签?
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物。标签的基本内容为: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厂名、批号、日期标志等。它是对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用说明的描述。
(1)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
所有食品生产者都必须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正确地标注各项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家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质量等级及产品标准等。
(2)标签是否完整
食品标签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食品标签的一切内容,不得在流通环节变得模糊甚至脱落;必须保证消费者购买和食用时醒目、易于辨认和识读。
(3)标签是否规范
食品标签所用文字必须是规范的汉字。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但必须拼写正确,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但必须与汉字有严密的对应关系,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食品名称必须在标签的醒目位置,且与净含量排在同一视野内。
(4)标签的内容是否真实
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错误的、容易引起误解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食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食品标签来选购食品;一是从食品标签上标明的食品名称识别食品的内涵和质量特性;二是从配料表或成分表上识别食品的内在质量及特殊效用;三是从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上识别食品的数量及价值;四是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上识别食品的新鲜程度;五是利用标签的其他内容指导购买。
五、QS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食品安全)的缩写,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食品质量安全和使用方法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该标志由“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加贴(印)有“QS”标志的食品,即意味着该食品符合了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