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两会后近期内不会降息


陈真诚:两会后近期内不会降息

/陈真诚

 

据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6%。其中,城市CPI 为-1.9%,农村CPI 为-0.8%;食品价格下降1.9%,非食品价格下降1.2%;消费品价格下降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8%。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呈继续下降态势。这也是我国六年来首次出现同比CPI负增长。

由于正值全国“两会”期间,因此,CPI数据,无疑特别引人注意,成为“两会”热议、媒体关注的话题之一。

此前,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的CPI数据是同比上涨1.0%,比2008年12月下降0.2%,创30个月以来新低;作为CPI领先指标的PPI同比下滑3.3%,创2002年3月以来最大降幅。如今,2月份的CPI同比由1月的上涨1.0%转为-1.6%,继续下降态势。PPI由1月的-3.3%继续下降,扩大至-4.5%。有舆论担心,通缩压力正在加大。此前也有多家机构纷纷发表了对2月份CPI的预测,普遍认为,通缩压力将加大。或正因于此,也有不少人预期或希望央行能在近期降息。不过,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基于多种因素和种种迹象分析,虽然2月CPI为-1.6%,出现了六年来的首度负增长,但“两会”后近期内,央行不会降息。分析个中其理由,主要如下:

首先,从温家宝总理和本次“两会”所传达出的信号来看,所担忧与关注的重点是如何促进内需、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而根据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要“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等”。而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除了出台一些政策之外,目前当务之急是稳定经济预期,提升公众消费信心。

2009年2月,有机构进行“2009年两会热点话题:物价”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物价上涨问题依然严重。四成受访者因消费信心受影响而计划压缩2009年的消费,中等收入者压缩消费的弹性更大。

由此可见,稳定经济预期,提升消费信心,防止消费信心继续下滑,已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或可以说,稳定公众消费信心,甚至比出台一个政策更重要。这个问题,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

事实上,2月份CPI为-1.6%,从表面上的数据来看,无疑将增强公众及舆论对通缩的预期或认识,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的消费信心形成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在近期内做出降息等反应,则可能更进一步强化通缩预期,进一步打击公众的消费信心,而这是非常不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

其次,2月份 CPI为-1.6%,但数据背后有因去年2月的CPI基数较高而产生掩饰效果。事实上,如果把去年2月的CPI还原为正常水平,剔除其中的“高”的部分,那么,今年2月的CPI肯定不会是负数。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解读本月数据时表示,本月CPI和PPI的双下降,主要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这就是说,2月份 CPI为-1.6%,也没有降息的必要。

第三,为应对经济下滑,在2008年12月之前,央行2008年内已经五度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迄今来看,央行继续降息的空间已经不大。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央行将根据具体经济情况采用不同货币调控手段,并非单靠利率调整这一种货币政策。

3月8日,“两会”期间,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近期我国价格向下的压力非常明显,但我国目前与典型的通缩还有很大差别,央行有充分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对通缩。降息虽仍有空间,但空间不大,零利率并非我国目前的最优选择。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近日也表示,由于中国经济还没有到通货紧缩的程度,央行“目前并没有继续降息的紧迫感”。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存贷利率,实际上与美国市场上实际的存贷利率相差不多,而如果进一步降息,则就有可能会导致资本外流,这是央行所不愿意看到的。

由此不难看出,央行对近期内继续降息的意愿不强。

第四,基于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为自2002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以及现实经济形势来看,继续低息,也难以取得一些舆论所预期的效果。

第五,预防新增通胀风险,不宜近期内继续降息。央行认为,当前不少经济体及其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金融救援计划,都会导致货币增发和财政赤字增长,从中长期看有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从价格形势看,近期仍有下行压力,但是央行却对通胀表达了相当的警惕。而在经济危机继续蔓延、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如果通货膨胀预期再次增强,则可能因引发公众对未来生活保障担忧而进一步打击公众的消费信心,不利于刺激消费。

第六,如果继续降息,那么,其目的当是为了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而央行1月的报告显示,1月货币供应量增长18.79%,人民币贷款增长21.33%,3月4日,央行副行长苏宁在“两会”小组讨论会上透露,今年2月份国内贷款仍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增长幅度低于1月份,但大大超过去年同期。这就是说,目前,我国的资金流动性局面已有所改善。相反,从中国实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流动性陷阱”局面已经出现苗头。而且,流动性大量集中于银行体系,难以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降息,不但必要性不大,而且甚至可能出现负面效果。

只是,由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国财政赤字拟安排合计为9500亿元,而这个赤字规模创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最高纪录,是历史高值的2003年财政赤字的近三倍。于是,有舆论认为,9500亿元财政赤字计划意味着将进一步促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落实。就目前阶段来说,由于短期内央行继续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大,因此,保持流动性充裕的调控重任就将放在存款准备金率上,下调空间依然巨大。央行副行长苏宁近日指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为13%-15%,有很大的下调空间。如果市场流动性不够,完全有条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但在3月6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苏宁在出席政协小组讨论会后回答有关是否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问时指出,我国1月份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为18.8%,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市场的资金流动性非常充裕,同时银行间市场利率低,流动性也很充裕,短期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在短期不是很大。因此,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央行近期内继续下调商业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也不大。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虽然2月份 CPI为-1.6%,但在近期内央行不会继续降息,继续下调商业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也不大。这也就是说,“两会”后,中央政府在近期内进一步调整金融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而根据今年“两会”迄今为止所透出信号来看,中央政府进一步出台其他政府救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只字不提“房价”一事,或透出不想碰及目前已经相当敏感的房价话题以免刺激、导致不必要的舆论预期变化以及政府不希望过于通过行政因素干预房价等政策信号。再结合其他信号和种种迹象来看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对于目前房价的态度,在“两会”后,很可能是按“既定方针办”。

因此,对于那些一度曾寄希望今年“两会”能释放一些新的政策信号、寄希望“两会”后中央政府出台新政策救市的开发商来说,尤其对那些正遭遇资金短缺压力和产品积压压力的开发商来说,本文作者陈真诚建议,最好趁早对未来政策乃至市场预期等方面做出合理调整,放弃对政府政策的依赖和对市场的观望,正确认识房地产市场大势,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正面迎接市场挑战!

(营销策略与投资顾问工作联系作者陈真诚:QQ:70479688,请注明具体事宜;手机/13808420007,不回打“未接电话”;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0731-44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