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叶曼大师与她的《世间情》


 

 95岁的叶曼大师与她的《世间情》

    值此风靡台湾的叶曼经典著作《世间情》大陆首次隆重面世之际,3月7日(上周六)下午在海淀区第三极书局,我应邀主持了95岁高龄来自台湾的女国学大师叶曼先生的“问世间情为何物”主题讲座。

    讲座异常动人,站着的听众比坐着的还多。当天,场地原本不大的第三极书局会议室,被蜂拥而来的读者挤得满满当当,先到的读者或坐或站,后到的读者则集体挤在门口,室内的空气因人多而骤然升温。
    在我介绍完叶曼大师的事迹之后,95岁的她一口气主讲了约2个多小时,并回答记者提问,与读者互动交流,还兴致甚高地签名售书《世间情》,让人惊讶于她的耳聪目明,反应敏捷,思维清晰。在长达两小时的交流活动中,95岁的叶曼坐在轮椅上,滴水未进,也未休息,却不见困倦。

   叶曼开口不谈国学,而是大谈情感,鼓励现场读者大凡有家庭、爱情、婚姻的问题,事无巨细,都可问来。于是,许多女性纷纷向叶曼倾诉了自己在情感方面的一些困惑和遭遇,叶曼则客串了一次情感专家。她思维清晰,回答赢得了读者的阵阵掌声。

  其间,一个9岁半男孩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请问叶曼奶奶,你今天总是说到一个‘情’,请问什么是‘情’啊?”叶曼让这个男孩站到自己身边,抚摩着他的头说:“呵呵,你可真是个小情种啊。你看这个‘情’字,左边一个竖心旁,右边一个‘青’,我们常说‘青天大老爷’,意思就是很纯洁,没有半点被污染。我现在告诉你什么叫‘情’。请你告诉我,当你吃到一个好东西时、考出一个好分数时、看到一个好玩的东西时,你最先想到和谁一块分享啊?”男孩说:“妈妈。”“那就对了,说明你爱妈妈,对妈妈有情。”叶曼说,“你现在不懂没有关系,等你长大后,你的这种想法就会发生变化。当你时时想和哪个姑娘在一起时,那就说明你恋爱了,你有‘情’了。”

  

    叶曼是南怀瑾大德盛赞的弟子,三毛、胡因梦、林清玄推崇的精神导师,本名刘世纶,祖籍中国湖南省,1914年生,现年95岁。其父是世家子,与王云五、韩德清是结拜兄弟。叶曼从小就聪慧过人,幼承庭训,6岁以左传开蒙。

    1935年时任北京大学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亲点探花,从北师大挖墙脚,把她留在北大,就读于北大法学院经济系。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叶曼选修胡适「中国哲学史」、陶希圣「中国古代社会史」、钱穆「通史」,闻一多「楚辞」和叶公超「英语正音」,这些大师级学者的授课,为她日后得以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文化的精髓,打下深厚基础。
  大学毕业后,叶曼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当年的全科状元田宝岱结为伉俪。后随身为外交官的夫婿,作为大使夫人辗转于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地驻外总计25年,后旅居美国洛杉矶。

    叶曼对东方和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的见解。60年代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7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道德经》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期能带动更多修心向学的风气。80年代中,叶曼当选世界佛教友谊会副会长,迄今为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贤希望小学。1992年,叶曼获得世界佛教协会及27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
  叶曼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妇女杂志主编,并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其丰富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精神导师。

    1990年,叶曼往来台湾、香港、新家坡、美国等地,共筹得32万美金善款。其中30万美金捐赠用于重建云居寺。其余2万美金捐作云南、贵州等地兴办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建成13所文贤希望小学。
    叶曼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叶曼著述丰硕,著作有传统文化类9部、社会问题类22部、讲经开示类38部,著作集锦9部,先后在台湾和西方出版发行,广受好评,影响巨大。 

 

  叶曼《世间情》是让人心灵宁静、肉体健康拥抱世间“幸福”的书。生在世间即有情,无情不会生于世。世间众生都会在男女之情、亲子之情、朋友之情诸世间情里沉浮,难免不为情所困。本书即是叶曼为世间情所困之人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之作。她的话语浓缩了人生处世之精华,字字句句富含深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具体遇到的事关爱情与职场、是非与家庭、处事与为人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理性的诠释和实用的建议,为世人提供了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等处世经验。一问一答,亲切自然,深入浅出,解惑答疑,慰藉心灵,充满了人生无价的生活智慧。

    古人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删诗经,首篇便是“关关雎鸠”其描写恋情到“寝寐求之,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直教人生死相许,主要是悲情,如牡丹亭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倩女幽魂的张倩娘和王宙。当然最惹人眼泪的是罗密欧与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幽魂殉情,赢得人的同情惋惜,但是轮到男人痴情,以致身败名裂国破家亡,女人便被骂成祸水。周幽王宠褒姒,唐玄宗宠杨贵妃,以及请清兵的吴三桂与陈圆圆,正如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诗中所说“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所以古人劝人“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台湾青年自杀,为情而死者居大多数,更不用说因为一方情变而杀人又自杀,几乎一月数起。男女情自古以来,就是以生死相许,要人性命的。
    男女之情有三个等级。第一是生理的,是激情的,易言之,在一见钟情之下,甚或非情,只是肉欲。第二种是心理的,是感情,日久生情,然后希望身心融合,如果不能成就眷属,就会以生死相许。第三种是性灵的,相知、默契、相敬、而相爱,这是最理想的结合,只好称之为柏拉图的爱。这种深情虽不生死相许,却终生不逾,在这个世间是很难遇到的。
    男女情为何出问题?婚姻为何是恋爱的坟墓?人最先成熟的是生理,其次是感情,最后是灵性。最易变的是生理结合的男女,正如白居易的词:“花非花,雾非雾,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阳无觅处”。

    生死相许的男女情也是天下最不可靠的情。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更愿天下眷属永远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