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管控不能忽视组织体系的建立


  

  “江海之大不择细流”。集团价值就要从每一个价值点来扣取,才能价值最大化。如果这也不在乎,那也不在乎,怎么可能价值最大化?

  我们首先要明白集团管控的概念。现在好多企业是“集”而不“团”,以为将各子公司和到一块了,上面盖个帽子就叫集团。这是不对的。只有物理的结合,没有化学的反应,不可取。

  案例中的新华传媒从财务集中的角度切入,思路是对的。但是集团管控,按照仁达方略的研究来讲,它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来展开。

  财务集中表面上看是个技术活,实际上它需要对法人治理、组织流程、责权分工等都要做调整。这也是新华传媒为什么投入这么大精力的根源所在。一般来说,集团企业内部推行财务变革很困难,但是,它是必须的。这就将我们一直倡导的管理的“柔性”和“刚性”结合起来了。

  案例前半部分涉及的都是选择,如,总部定位、法人治理、组织模式、流程和权责,这些都是“柔性”的,可以这样选,也可以那样选。但是一旦把它变成软件实现就变成“刚性”的了。

  那么,该案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第一,一切要以战略为先导,以集团公司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这是一个总纲,需要牢牢把握。从该案例中看出,它是经过资产置换、上市,然后打理出几条产品线。这是战略选择。不管它保留34个合成单位,还是撤销30个单位,不管它的财务分散核算,还是统一管理,都表明该企业在选择一种模式,也就是选择哪一条路实现价值最大化。所以该案例符合以战略明细和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

  第二,集团管控的核心是责权体系。原来财务各自核算,由不同的区域总裁来管理,现在财务集中了,那么业务线势必要发生变化,责任和权力的主题要发生变化。该案例体现了“集团管控的核心体系是责权体系”。

  第三,要充分发挥集团协同效应。集团效应主要是协同效应。如,其财务人员由原先的100多人,减为40多人,可能还得减。这表明存在同质化。所谓同质化就是,原来有一个核算单位有3个财务人员,另一个核算单位有2个财务人员,大家每年都忙的要死,然后还有内部的沟通,领导的安排等一系列事务。财务集中之后,就形成一个财务中心,面向全集团的统一协调,主要的精力可能80%都在业务上。这就是协同效应。所谓“江海之大不择细流”。集团价值就要从每一个价值点来扣取,才能价值最大化。如果这也不在乎,那也不在乎,怎么可能价值最大化?

  第四,通过集团管控大幅度降低了风险。此在案例中并没有明确描述。一个集团公司把握机会的重要性,跟抵御风险的重要性,严格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集团丧失一两个机会,不是大问题,总有机会可以把握。但是一次大的风险就足以将集团摧毁。财务集中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这也是全球许多优秀的大企业、大集团共同采用的管理方法。

  第五,此次案例体现出该公司的集团管控从财务集中为切入点,但是由组织结构、责权体系构成的组织体系还不成系统,管理的集约化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集约化管理有三种能力,一是战略能力,一是执行力,这二者之间还有个桥梁,就是组织力。一个好的战略,还要跟好的执行力联系在一起,但现实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组织力。所谓战略决定结构,结构产生战略。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载体,根本谈不上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