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言——价值投资者到底该怎么做?


一家言——价值投资者到底该怎么做?

一家言:今天在价值投资网上看到两篇博文。正好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可以用另一篇文章来回答。以下红色字体部分为老股民先生博客上网友的提问,一共有两个;而下面蓝色字体部分为陈理先生的一篇文章,正好可以回答网友的问题。

看到这两篇文章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对于网友“一叶枯荣”先生的问题我也曾考虑过。我曾经思考过:“价值投资者应该不应该做波段操作、做短期投机交易获利。”曾经我差点经不住波段利益的诱惑要做短期波段交易。还好,我还算理性,我深信股市短期走势是绝对无法预测的,这也就注定你不能通过短期操作来获利;当今世界的大成就者没有一个靠投机成功的也可以证明这个判断;此外,如今的大部分股民都是做短期交易的,而大部分的股民是赔钱的,也就证明了短期交易是无法获利的。那么为什么我还总有做短期交易的冲动呢,这可能就是人性的弱点——贪婪和恐惧的作用。贪婪是总想获得更大的收益,总想一夜暴富;恐惧是害怕手中的股票下跌,总想卖出获利,同时寄希望于股价在自己卖出后会下跌。而今我早已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短期的波段交易是绝对不能尝试的。但是我认同做长期的波段,也就是在本身投资的股票短期涨幅过大,或者行业周期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考虑获利了结,同时寻找更大的机会。在投资理念上,我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但是我不想拘泥于任何形式,或者教条的遵循某些规定,我更倾向于寻找投资的本质。我认为,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利,而获利的根本途径就是拥有有价值的投资品种。具体的投资策略上,我倾向于将巴菲特的方法和林奇的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不排斥任何投资品种,包括科技股等等,但是要严格审查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其次严格遵循安全边际原则,能力圈原则,因为你只有在有资本的情况下才能有资本收益;第三、在持有期限和买入后的操作上,倾向于结合巴菲特将股票分为三类:永久持股、阶段持股、套利交易的方法和林奇的不断进攻的策略:不断的调整持股结构,卖出相对高估的股票同时买入相对低估的股票的方法。对于仓位问题,我倾向于总是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仓位。

目前我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就是这个水平。成者为王,败者寇,投资的方法有千万种,孰优孰劣众说纷纭,但是最终是要靠收益来检验的。在投资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成功和失败。

 

附件:一叶枯荣(96)

老股民先生您好!问您一个非常私人的问题,当处在投资与投机矛盾的边缘心理上您如何决择的?以您看好的某银行为例,以P/B估值目前2倍,P/E目前7-8倍,假定未来5ROC20%,净利润率复合增长13%以上,同期A股指数处于一个相对没有充分调整的高位正在调整的压力下挣扎,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目前这个某银行是低估的,但从投机的趋势惯性上看,短期内有可能出现个股流大盘回调的价差空间来,假如10%左右。请问以您开始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投资风格后,遇到这种情况时您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在鱼与熊掌取舍之间您是如何做到克制自己的人性的劣根性的?谢谢

 

一叶枯荣(107)

老股民先生请恕冒昧,接上问题再问另一个问题。在股市中的任何交易都可能存在风险,比如从心愿上我们认为某个股在仍然低估的状态下,但指数可能处在相对高位随时有调整的必要,这时假如我们选择卖出来博价差,如果非常不幸指数虽下调但我们原持有的品种非但没有调整还在逐渐小幅度攀升,甚至于离我们原持有的价格又上涨了一个10%,请问您这时会怎么做?以今天的银行为例,假如您早盘以开盘不低于昨日收盘价的位置出了,但收盘已高于昨天的收盘价一个3%的位置。盘中最低有一个3%的价差空间(但没有您假定的10%)已经出来,如果没有内幕的话,这个3%的空间估计是任何人也不会满足并重新买回的吧?但片刻这某银行已经拉到比您的卖出价格更高的位置。从投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笔失败的交易,这时请问您这时会怎么样选择?在您的投资生涯中以往是否遇到类似的问题,您是怎么解决的?谢谢!

 

 

陈理:做一个纯粹的投资者

价值投资者在投资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惑是,到底要不要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价值投资者要不要做波段操作?
流行的谬误 
流行的谬误 “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时”似乎已成为最流行的投资策略。我认为这是股票市场最为流行的谬误之一。格雷厄姆说:“在华尔街,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不追究深层原因,单凭这一经验判断,“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时”的操作策略使用的人过多,竞争过于激烈,很难成为一流的投资策略,或者成为一流投资策略需要天才、需要特殊的技巧和运气。
技术分析是投机者的工具,但绝不是价值投资者的有效工具。格雷厄姆曾尖锐地指出:“人们不可能对处在人类自身控制之下的经济事件作出科学预测。这种预测的“可靠性”将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反过来推翻当初的预测……由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推论,不存在曾长期不断获得成功并广为人知的图表分析方法。如果有的话,它很快就会被无数人所采用。也正是这种追崇最终将葬送其功能。”巴菲特也是过来人,早年学过技术分析,亲自绘制过股价图表,但接受格雷厄姆的思想后就放弃了,他后来把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图表和大多数偏离对公司做出基本分析的东西叫作“小鸡走路的痕迹”,把技术分析比喻成“图表巫术”。他说,技术分析误导你的次数不比有用的次数少。
彼得.林奇则认为:“技术分析的问题是有些人可能在股票是12时喜欢它,等它到6时就讨厌它了……因为图形已经变了。那对我来说很麻烦。”
对公司的研究,只要肯下功夫,准确率可以做到90%甚至更高,但图表技术分析准确率很难超过60%,很多人为了准确率60%的东西而放弃准确率为90%的东西,实属不智。前年我和香港一位技术派大师一起吃饭,就技术分析做过深入的探讨。他也坦率承认运用技术分析进行预测,五次只能做到正确三次,所以他在操作中也经常犯错需要停损,亏损是家常便饭。从这个角度看,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有优秀公司和安全边际的双重保护,亏损和犯大错的概率是很小的,巴菲特在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可以做到99:1的准确率。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既然价值投资如此简单有效,为什么还要把不怎么样的技术分析结合进来呢?这是多余的,强弱结合,只能变得更弱。从历史统计的角度看,技术派大师从未出现大成就者,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者,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而不应对技术分析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江恩,江恩软件,赢家,赢家江恩,数据引擎)我自己也曾经做过大量理论思考和投资实验,试图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但结果和过程中的感觉并没有预期的理想,没有专注于公司分析和价值投资那样来得简单有效和平静安宁,最后才下定决心放弃技术分析,专注于公司分析。有时候学会放弃很重要,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策略投资”的困境  前几年,把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或市场热点)相结合的所谓“策略投资”曾在基金中受到追捧,一些奉行此策略的基金经理因抓住汽车股行情一时业绩较好而成为明星基金经理。  但笔者认为,所谓“策略投资”虽然在某段时间效果较好,但其效果必然难以持久,是一种聪明过头的、复杂化的投资策略。因为在这种理念和策略下,基金经理面临双重困难,一是基金经理不可能一贯持续正确地预测市场走势和波段,如果可能的话,其基金的业绩将是个世界奇迹,因为中国股市波动很大,机会很多,而且这是个悖论——既然能一贯持续正确地预测市场走势和波段,那价值投资就纯属多余了,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所谓“策略投资”就不复存在了;二是即使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和波段,个股的走势和波段和和整个市场的走势和波段也不一定同步,所谓“赚了指数亏了钱”、“二八现象”、“九死一生现象”讲的就是这种困境。
投资有投资之道,投机也有投机的方法。我个人认为,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所谓“策略投资”,连纯粹的波段操作即投机操作还不如,因为二者的结合,结合的往往是二者的劣势而不是优势,投资者心中有两把秤,一把称量企业价值,一把称量市场趋势,而企业价值和市场趋势短期内经常发生背离,投资者有时为了价值标准而降低趋势标准的要求,有时为了趋势标准而降低价值标准的要求,投资者往往由此陷入首鼠两端、自相矛盾的困境而不能自拔,且不说长期而言其投资效果不佳,单单这种痛苦、矛盾所导致的心理创伤又是金钱难以弥补的。价值投资的基础优势之一,就是不受市场情绪和价格波动的影响,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一位真正的投资家,他在任何时候都有对市场报价置之不理的权利,决不会因别人的不理性情绪和所谓波段或市场热点,被动地犯“追涨杀跌”等“强迫性错误”,但“聪明”的“策略投资”却把情绪化的波段或市场热点“结合进来”,使价值投资的基础优势荡然无存,这无异是一种“引狼入室”的行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俗话说:“脚踏两条船,必然要落空”,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策略投资”所面临的困境。
'做一名纯粹的投资者,让投资、生活、心境来得更简单,投资效果会更好,离投资的最高境界也会更近一步。
当然我一贯支持学习巴菲特的同时,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自由发挥。但我有一条体会是,一定要坚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这个“矩”就是“投资的基本原理”,这个基本原理是几百年股市历史中无数“投资先烈”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蔑视这些基本原理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关于原理是否会过时的问题,巴菲特智慧地说:“如果原理能够过时,它们就不称其为原理。”以我愚见,“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时”或者所谓的“策略投资”已经超越了投资的基本原理而误入歧途,深陷折衷主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错误是没有边界的,错误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人生苦短,回头是岸,我们没有多少时间穷经皓首了。经过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依然坚持认为,抛弃技术分析,专注公司分析,是一名真正投资家最理性、最务实、最明智的选择。民间有一个说法,洗衣做饭一天不得安宁,建房装修一年不得安宁,讨两个老婆则一辈子不得安宁。投资者试图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试图把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或市场热点)结合起来,就象讨两个老婆,或许会一辈子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