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中国旅游饭店》2009年第一期)
提要
一、金融危机下,经济型酒店的影响更大;
二、大幅度降价对本土酒店集团和跨国管理公司都不利;
三、危中有机;
四、金融危机和中国饭店业自身问题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
五、饭店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应反应都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
六、中国饭店业发展的趋势;
七、关于中国饭店业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八、中国饭店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金融危机下,经济型酒店的影响更大
因为星级酒店降价后,经济型酒店相应被迫降价的空间几乎没有,首当其冲的是租赁物业的酒店,因为租赁的代价很高而且合同时间很长,首先进入亏本经营,然后带累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
从全球经济型连锁集团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型连锁酒店独立生存是困难的,以后几乎都被其他集团收编。20世纪70年代中期,油价上涨,以汽车旅馆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出现客源下滑现象(1974年假日酒店的利润比上一年下降了30%,假日酒店股票的每股价格在1972至1974年之间,从56美元一路下跌到4.25美元)。于是,1952年创立的假日(Holiday inn)被洲际于1989年收购,1970年创立的天天(戴斯,Days inn)和速8(Super 8)被圣腾(Cendant,从
二、大幅度降价对本土酒店集团和跨国管理公司都不利
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在软硬件方面都具有优势,它们的降价直接威胁本土酒店集团。首先受伤害的是本土酒店集团,但是在本土酒店集团相应降价来争夺市场时,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的风险也相应加大,酒店一旦失去资产和运营价值,开发商又无力支付巨额酒店管理费用时,跨国管理公司将面临退出的危险。
三、危中有机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最大的机遇和契机,酒店业和经济发展的关联度非常大。具体看:
一是外延发展的机会在新机场和高速公路边景点区;
二是度假酒店看好,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规律是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发展,我国的观光旅游占40%、度假旅游占20%将会互相转化;
三是会展是带动酒店业兴旺的动力之一,2008年南京酒店业从4月到11月的好势头就是会展所带来的;
四是奖励旅游是今后最大的潜力,中国MICE市场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每年在中国举行的会展达4000多个,如上海2010年将举行500多个大型展会和1000多场国际会议。中国奖励旅游的市场潜力很大。奖励旅游(Incentive Travel)已经成为当代管理的法宝之一,由企业提供一定的经费委托专业旅游业者精心设计的旅游活动,开始实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现在已经有50%的公司采用该方法来奖励员工;英国商业组织给员工的资金中,有40%是以奖励旅游的方式支付给员工的;法国和德国一半以上资金是通过奖励旅游支付给员工。奖励旅游包括旅游、颁奖典礼、主题晚宴、企业文化主题晚会、企业年度会议、海外教育训练等内容。目前国内企业奖励旅游大多集中在外资企业及保险、直销等特殊行业。
四、金融危机和中国饭店业自身问题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
中国酒店业几年来过分高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指导我国酒店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新经济自由主义。目前我国酒店业的投资已经基本失控,2004年《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是一次确认。在这大背景下,以下情况成为必然:
一是中国酒店业供过于求成为必然,因为新酒店以其软硬件的优势而取得市场优势,所以它不怕供过于求;
二是老酒店经常性的装修改造也成为必然,不然就无法生存;
三是中国酒店业总体上发展和竞争过于剧烈也成为必然。
这些问题对酒店投资者和酒店经营者及酒店行业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建议我国对酒店业的政策从新经济自由主义转向新凯恩斯主义,也就是在酒店的扩容方面有某些制约,其制约主体可以逐步向同业公会发展。
五、饭店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应反应都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
具体预言中国酒店业的走势和预言资本市场走势一样是不现实的,但是我认为酒店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应反应都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也就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后半年左右,酒店业才得以恢复。中国酒店业的前景看好,前提是必须把握好供求关系的度。
六、中国饭店业发展的趋势
一是中长期发展不可逆转,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其中星级酒店约1万家,五星级酒店将超过500家。
二是竞争更加激烈,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酒店投资将达3400亿元,集团之间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将更加突出。
三是酒店集团的收购、兼并、重组进一步加速,可能出现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收购、兼并和重组。
四是营业收入小幅增长、RevPAR普遍下降、亏损企业增加,这些都是暂时的困难,以后回过头看是一段非主题的插曲。
五是休闲度假酒店的需求也将有成倍的增长,国家促进消费和内需的政策将推动国内旅游业从观光型升级为度假型。
六是会展业和奖励旅游将持续发展,MICE包括会展业和奖励旅游,中国MICE市场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每年在中国举行的会展达4000多个,如上海2010年将举行500多个大型展会和1000多场国际会议。国际会议对经济产生的1:8的拉动效应,国际化会议接待的目标是1块钱的会议收入带来2块钱的客房收入和3 块钱的餐饮收入,国际会议平均一个人一天消费2000元人民币左右。国际会议协会(ICCA)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由2004年的第15名发展到2007年的第11名。北京、上海占整个会议总量的52%,广州、武汉等二线城市占14%。北京市旅游局正在拟定一个“2009年北京海外旅游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其中就有对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给予资金补贴的政策。上海市从2006年到2010年聘请了100个左右的上海会议大使,这些大使以科技人员为主,让他们去申请国际会议到上海来开,上海力争2010年以后每年举办1000个会议。成都是全国率先实行会议税收优惠的城市,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组成了申办团战胜了韩国对手,夺得2012年第9次生物材料大会的举办权,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的4000多名专家学者莅临成都。
七是互联网成为酒店营销的最大平台,我国互联网发展三个新动向,一是从应用领域看,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二是从服务模式看,互联网正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三是从传播手段看,传统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
八是酒店的网络营销以直销为主、渠道并重,酒店开始重视优化网站和网站推广方法。
九是中国高端酒店的主流变为房地产开发业加跨国公司品牌,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继续有不俗的表现。随着新开业高端酒店普遍使用跨国公司品牌,中国高端酒店的主流变为房地产开发业加跨国公司品牌。
十是中国酒店业在海外取得发展,在过去的2008年里,中国酒店业已经有走出去的可贵尝试。
七、关于中国饭店业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主管部门把去海外进行营销作为重要职能之一,把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度假目的地、奖励旅游目的地、会展目的地的宣传是对中国酒店业的最大支持。
二是建议实行行业损害评估,逐步向同业公会发展,确保酒店行业的持久健康发展。
三是建议政府规定奖励旅游进企业成本,同全球发达国家实行同样办法。
四是呼吁实行行业最低保护价。
五是呼吁在必要时考虑减税,如上海曾经在
六是对个体酒店而言,在困难形势下,酒店股本金结构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还本付息的压力太大,应该把一部分股权出让。
八、中国饭店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是以市场手段提高集团化程度
从酒店数量看,中国酒店业集团化管理比例为9.7%,美国和欧洲分别占80%和50%。从酒店营业收入看,2006年,中国前10位本土酒店品牌占中国市场整体销售量的13%,美国前10位酒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2006年,中国前10位本土酒店品牌占中国市场整体销售量的13%,美国前10位酒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中国酒店业的主流已经变为房地产开发业加跨国公司品牌,本土品牌日益边缘化。原因是信心不足,学习仿效多于创新;先天不足,行政划拨代替了自然形成;管理落后,汇报、讨论、决定的行政管理代替了科学的企业管理流程;品牌缺失,企业品牌代替了产品品牌;技术落后,缺乏通盘的信息化考虑;业态不合理,几乎全部是多元化而非专业化。必须把酒店资产的管理从行政管理转变到企业管理。在生产关系方面,必须真正实施人才战略,最重要的确实是具有先进理念的人力资源系统。酒店集团高层的水平决定了酒店集团的发展水平,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依赖于国有资产委托管理的人才选拔办法。中国酒店业首先必须树立雄心壮志,中国酒店业最缺的是这个主心骨。本土酒店集团自己的少数酒店资产长期由跨国酒店集团管理助长了各行各业的新建酒店纷纷请跨国酒店集团管理之风盛起,同时反过来又削弱了本土酒店管理集团。
二是真正重视品牌战略
目前,本土集团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混淆。必须按照市场定位细分品牌系列;必须按照管理的原则重视和落实品牌的设计、营销、维护、推广等管理流程的大量工作。酒店集团化是酒店品牌成功的必然结果和外在表现,品牌是集团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的浓缩符号。中国的酒店管理目前尚缺乏创新精神和本土特色,在品牌建设方面进展不大,难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对中外合资、合作和跨国公司管理的酒店来说,如果外方实行多品牌战略,本土品牌尚有争取露面的机会;倘若外方奉行全球统一品牌,则合资中方的本土品牌只能忍痛割爱。正如希尔顿集团所认为的,建造和管理多少酒店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什么地方和用什么品牌。有一个事实是确定的,无论如何,世界上真正出名的酒店永远属于那些原创型的本土品牌,国际酒店集团的旗舰酒店无论如何风光,它的复制品都丧失了魅力,因为人们不喜欢千篇一律。本土酒店品牌建设可以从现状着手实行复合品牌,复合品牌包括多品牌和主副品牌。主副品牌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品牌加产品品牌,另一种是产品主品牌加产品副品牌。品牌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文化的提炼,因此,我们要重视品牌研究和文化特色的研究,重视本土品牌的培育,争取有更多本土品牌的知名企业崛起于世界企业之林。
三是国有资产按照专业化管理的原则重组
从酒店业看,全球的酒店集团几乎都是专业化经营的,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多品牌战略,国内酒店集团几乎没有不是从事多元化经营的,这和跨国酒店集团是一个明显的差别,其利弊得失非常值得我们作深入研究。
酒店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单体酒店通过细分市场形成专业化的酒店或专业化的酒店产品;二是指酒店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的专业化经营。
对于单体酒店来说,专业化经营是克服产品雷同而导致的价格恶性竞争,通过差异化和经营特色来开拓或扩大市场,从而解决一般化酒店太多和特色化酒店太少并存的矛盾;改变一方面是酒店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特色酒店凤毛麟角的现象。
对于酒店企业集团来说,专业化经营更是一个重要的大问题。无论单体酒店还是酒店企业集团,专业化经营的理论是同样适用的。同时,企业管理的共性原则是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其中当然包括酒店业。多年来,酒店企业除了酒店管理以外,对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不太重视。其实,无视管理理论就是一种最坏的理论。当前,酒店行业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都需要通过管理理论来找答案。因此,酒店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
从全球《财富》500强的淘汰率来看,20世纪70年代为32%、80年代为47%、90年代高达54%,许多实行多元化原则的企业纷纷后退,排名前10位中,仅通用电气是多元化经营的。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多元化经营在西方曾经风行一时,80年代开始,多数企业又回到专业化的道路上,然而,也恰恰在这个时候,我国有许多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浪潮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失败率高达90%。
四是中国饭店业必须走向全球
现在,中国的酒店业正在主场迎战全球酒店业巨头,然而,中国酒店业到客场挑战的一天早晚是要到来的。中国酒店业走向世界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根据世贸组织成员国服务协议的保护条款来看,酒店业是属于“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之外的非保护部门,因此中国酒店业到海外投资经营的障碍是不大的。中国酒店业走向世界有以下路径可循:借唐人街之路走向世界;随海外旅游而布点,方法上可以先在旅游旺线上择地布点,与旅行社合作落实基本客源,这是走向海外的简便方式;随战略合作而布点,可以和其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在其他企业的海外项目中参股合办酒店,形成双赢局面。由于我国实际上走出去的大小企业已是数以万计,这样的机会应该是不少的。
中国人出境游的住宿市场完全丧失,本土企业尚未完成内部整合和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以进行跨国收购。目前中国酒店业的海外发展都不是酒店业集团。
香格里拉已经领先一步,香格里拉已经在中国由内到外发展到争取中国的境外游市场,在中国游客的热门地区,在温哥华、巴黎、芝加哥、拉斯维加斯、伦敦等地的香格里拉酒店将在未来5年内陆续开业。2008年开业的巴黎香格里拉和2010年开业的拉斯维加斯香格里拉都是集团自己投资拥有产权;2008年开业的温哥华酒店、2009年开业的芝加哥、迈阿密酒店均为管理;2010年在英国伦敦桥附近开业得香格里拉大酒店是与业主签订了楼层租赁协议。香格里拉酒店在中国的平均房间数量为500间,但在巴黎和伦敦分别为130间和120间。
五是重视信息化
全国酒店业纷纷各自进行信息化,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极大的浪费。酒店集团信息化必须瞄准中央化的趋势,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系统绝大多数采用C/S结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去互联网的不发达和习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