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政策对中国不是好选择


      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尚未见底,并且对实体经济的波及程度仍在加深。为了防止出现经济危机,挽救本国经济,西方国家应对措施频出,其中利率手段是一个重要方面。美国、欧盟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不断传来降低利率消息。为了保证经济增长,贯彻落实“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从2008年9月16日开始到2008年12月不到四个月时间5次下调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4.14%下降到2.25%。进入2009年后,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再次降息,中国利率政策究竟调与不调,社会各界十分关心,国际社会正在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14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央行反通缩和维护币值稳定的决心坚定,未来降息空间不大,更不可能实行零利率政策(2月14日中国新闻网)。日前,周小川行长在被问起利率是否再次下调时也说,中国货币政策并非只有利率手段一个选择,其他可供使用的手段很多。两个重量级央行官员的话语,被媒体解读为近期再次降低利率的可能性大大减弱。

     近段时间,面对国际上的降息潮,一些专家特别是国际投行的专家一直在呼吁中国再次降低利率,并且向社会发出中国再次降低利率的预期。一些国际投行人士甚至呼吁中国利率过高,应该像美国那样实行准零利率或者零利率,这样才能刺激经济,启动内需,在中国实行零利率或者准零利率不可行,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