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文怀沙是具有喜剧效果的悲剧(谷文雨)


书界一个写老头并出老头书最多的人狠狠揭了一个很老的老头的伤疤,引来网上引论纷纷,在近乎一边倒的讨伐唾沫星子里也有十分微弱的挺那个老头的不同声音。好在几大门户网站似乎比较克制没有大肆炒作,否则,不知会给那些个好热闹的人增添多少茶余饭后的谈资。

笔者无意间看了几篇博文,又有意找了几篇补读,先是觉得如此对一个行将就木的长者似乎有失厚道,又觉得如果文章内容属实或大多属实那可真是太那个了。接下去看了几篇跟帖的文字却让笔者感到透心的寒意,有些文字显然在借题发挥,但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

有文章大意说此事再次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置于海平面以下,一个堕落时代的文化,其之所以堕落是因为社会不再有评判是非的标准。这又是一个喜剧的时代,其之所以具有喜剧效果,是因为那些肮脏者都能摇身一变,成为社会上的好人物。不学无术、人格卑下反受世之隆誉,可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还有些评论文辞太过粗俗,虽表达的是民心民意,但还是不可摘引。

至此,文老先生的孰是孰非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因为与其说有人揭了一个老头的伤疤,倒不如说是揭了整个社会的伤疤,如是肉疼心痛的就不是一两个人或一大群人。有谁能解释为什么至今还有那么多“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例证?我们曾经那样义正词严地抨击那种只知利害不辨是非的社会制度,但环顾左右却又感同身受,还有那么多人无奈自慰“吃亏是福”。

笔者希望此事最好就此打住,如此以一个堪为中国最老的文人为靶子让人于心不忍。但此事引发的议论却值得深思,尤其是许多自诩“被大师”以及不羞于文人无行的文人,更应该举一反三,深刻反省,不要硬去充当具有喜剧效果的悲剧中的角色,不要再给时代抹黑。文人首先应该是文明之人,应该是品行高尚、情操端正之人。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这样的话还是别人评价自己时再说,自己还是好自为之为好。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