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的亚洲之旅


女国务卿希拉里从本周,开始了她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正式出访。对于她这次出访的日程安排和目的,已经有不少观察家做出了分析。大可认为,从北京的角度来看,这位女士的行程至少有几点是应该得到注意的。

一是此行的大环境。众所周知,现在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居民和政府部门负债累累、金融体系脆弱不堪、美元国际地位岌岌可危,而白宫的新主人急于兑现在大选中做出的“Make a Change”的承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希拉里的亚洲之行基本上可以定调为寻求帮助而不是搞地缘政治平衡。而美国在亚洲的盟友,有实力从经济上帮助美国的,唯有日本。不过日本经济现在自身难保,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日本去年第四季度的GDP竟然萎缩了3%(按年度调整后为-13%,即按此下去,一年内会萎缩13%)。在这种情况下,希拉里绕着中国转了一圈,实际上更看重的应该是巩固传统的联盟而不是寻求经济支持,这种支持,只能从北京来找。而安全上的考虑,更多地结合了地缘政治的现实而不是传统的邦交友谊。希拉里绕过泰国直飞印尼,就是这种考虑的直接反映。
二是我认为,希拉里到北京后取得有份量的成果的可能性不大。一来,希拉里在奥巴马的班子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说话分量到底如何,北京还需要观察,不会平白给希拉里交心。同时,美国自己的经济拯救计划还没有完全成型,即使北京想拉兄弟一把,恐怕也有有心无力的感觉;二来,无论希拉里准备谈什么方案,北京在亚洲的地位和它相对于美国实力的变化使得任何与美国之间的交易都变得意义极为重大。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会仔细考虑战略上的得失,而希拉里的一次来访,充其量只是给了中国政府一个近距离考察她以及美国政府的机会,真正的交手还在后面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实际上,女国务卿的来访对北京来说是一个利好。和其前任赖斯女士相比,希拉里属于咄咄逼人的那种类型,精明又强悍,有较强的权力欲望,还有一个曾任总统的老公。这使得她会在这一届美国政府中,有动力扮演十分积极的角色,且有相当的政治资源和支持。她在奥巴马班子中的同僚们,大多数人的性格和作风也都和前副总统迪克•切尼和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之流截然不同。从历史上看,美国国务院系统对华态度也一向比较温和,以主张接触和合作为主,和反动的美国军方以及保守的国会南辕北辙。希拉里这个职务以及美国政治的决策体系特点也决定了,如果她能够得到北京的配合,将大大增强她在奥巴马政府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这反过来会影响希拉里对华政策取向和态度。如何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使得对美外交大大有利于中国未来的世界战略,是中国对美外交不可不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