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地网互联不互通


 

中国数字电视2009年1月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7fecb0100c7ad.html

    2008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大事件,欢乐与悲哀,大喜大悲,斑斓壮阔。

    中国的数字电视,无论天上和地面、有线和无线、固定和移动、高清和标清、模拟和数字,也都经历了全面转换的考验,众生百态,积极探索的、等待观望的、消极抵触的……

    不管怎么样,数字化的浪潮扑面而来,潮流势不可挡。

    顺风而呼,其言乃疾,逆势而上,其势为弱。

    数字电视领域,广电、通信、互联网,“大三网”要融合发展。

    广电系统内,电视台、有线地网、无线天网,“小三网”也需和谐繁荣。

    年末岁尾,60年割裂的海峡两岸实现了“通航、通邮、通商”大三通,为中华民族复兴迈上新的台阶。

    数字电视产业经过多年蛰伏,也到了破茧化蝶的关键时刻,天网地网互联互通,三屏播放、三网融合……

    回顾往事,期待2009,网络时代的大变局,广电数字化期待更多传奇解读。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和谐融合共繁荣,数字广电谱新章。

 

一、【天网地网互联不互通  有线无线合谋难合力】

横批【一德一心】

 

     从模拟向数字转换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转变,网络公司在思想意识上、服务理念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 

                                                                                                 —— 总局科技司王效杰

1、从互联互通到业务融合,数字电视内涵在提升。

    2008年1月,国务院1号文,吹响了数字化新一轮挺进的号角,一个由单部委主导的数字电视新技术应用提升到多部门联合实施的国家政策层面,虽然各种解读的版本有所不同,但是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的国家意识表述的非常清晰了。

    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来传统电视的制作、发行、播出、收看等传播通道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多元化的数字化采编播体系与播发接收一体化固有格局的激荡冲击日益加剧。

按照现有数字化的传输通道划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可以划分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地面无线电视(固定和移动接收)、手机电视等多种技术体系标准,从行业隶属关系上分还有IP电视或者大IPtv和小ipTV之分。

    通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运营商经营,新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推出全业务运营,就是改革重组的推动带来网络和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数字电视节目的运营也呈现不同的业态,互联互通问题和数字电视的有线、无线混合多状态传输成了一个摆在广电人不能不面临的问题。

    直播星的成功发射是数字电视内涵提升的重要事件,2008年6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奥运会期间进行了4000户村村通用户的技术试验,技术测试效果良好,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中星九号”直播卫星共有22个转发器,具有提供150套~200套标清和高清节目的能力,在一期运营期间,只有4个转发器在使用,利用率不到2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通过卫星直播星传输数字电视内容具有资源配置效率高、产权明晰、交易成本低等诸多市场要素配置优势,如果能很好解决用户管理、内容管制等问题,直播星作为地面和有线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对于调控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高效率运营会起到积极作用。

   “中星9号”作为一颗广播电视专用星,目前空余不工作的18个转发器迟早要全部投入使用,否则22个转发器长期用不满的话,作为卫星空间段的运营主体的中国直播卫星公司生存发展压力是没有办法化解的。

承担“中星九号”直播卫星的空间段运营的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如果解决了电视的政府公益使命,即让全国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后,如何进入商业运营成了一个业内关注的热点。

公益属性的电视服务“村村通”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后,城市居民能不能想用这个只用半米天线就能接收到数字电视信号的科技产品?成了一个摆在运营商和用户心中的问号。

    横向比较国外数字电视发展情况,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是按照3分天下的格局均衡占有电视节目消费市场份额的,一些家庭拥有3个不同运营商的盒子收看不同的节目内容。

    终端的多样选择会将竞争压力传递给上游,运营商受到“无形的手”推动,自然会优化资源,创意出更好看的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的远距离、跨区域传输离不开多种技术手段,利用天上的卫星就是一个主要措施。在广电行业里,“天网”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特指卫星电视,特别是今年 发射成功的直播卫星,为广电行业的全状态、多途径播出增添了新的技术力量。另一个特指含义是产业链上游付费数字频道内容提供方,“天网”有更特别的意义, 专指中央数字电视中数传媒CDM的付费频道包,通常来说,当这些节目在有线网中能传输了,就叫做CCTV数字电视与地网(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合作落地 了。

    在付费频道与地方有线电视运营商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从节目拍摄、编辑、制作、传输、播发、解码、收看,都实现了数字化技术进步,但在转播、播发环节却是 割裂断开的,各个付费频道的节目不能直接通过网络进行内容分发到终端用户,要经过集成运营商(如中央数字电视)的节目传输平台才能进入地网公司(有线电视 运营商)的HFC网络,最终才能到达用户。

    数字化的进程不仅体现在用户终端设备的升级换代,也体现在节目制作播发的整个环节。在广电系统内部从数字节目的制作到播放、分发到最终不同层面的用户,涉及多个部门,需要一个系统内部的融合。

如果说封闭系统是模拟电视时代的主要特征,那么在数字电视时代,广电系统需要更多开发体系作为底层支撑,管理学对于开放还是封闭系统有关专门的研究,见表一:

表一: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1

对变革的态度

自上而下,只要事情还能运转就不要改变

从四周汇集,如果不能改变,则运转不了多久

2

对新思想的态度

经过系统内部充分研究,决定实施时可能已经落伍

创新是本能需求,否则就有另外一个取代

3

谁对创新负责

特定的研究与开发部门,出现“两张皮”现象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

4

主要担心

犯错误,工作越少犯错概率越小

不学习,跟不上组织发展步伐

5

竞争优势

垄断业务

学习能力、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

6

管理者职责

控制其他人

推动和支持其他人

7

效率

简单业务效率不错

综合全面业务效率高

8

关注目标

内部系统,特别是上级领导评价

用户需求,提升合作方价值互赢

 

    增加了的多个环节,造成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用户反馈不能及时传递到节目制作方,节目制作方也不能及时掌握用户的节目喜好和需求分析,在这个产业链上出现了节目不好看谁都有理由不管的相互推诿的现象,最后用户的不买帐实际上影响到这个行业每个环节的利益。

    许多付费频道运营商也困惑,由于不能和终端用户建立一种有效互动通道,用户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反馈到上游频道电视节目制作方,也成为节目要满足用户需求的瓶颈。

数字电视产业链由单一向多元化转换,数字电视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互联互通的业务融合,是构建新的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业务领域不断扩展之外,2008年是数字电视全面发展的起步之年,高清数字电视的直播应用为整个行业增添了亮点,奥运会期间,是高 清数字电视发展的大好时机,全国除了北京等几个地方转播了免费的高清奥运节目,其他大多数地方都出现因高清节目不落地,有线电视网内看不到高清电视节目的 状况,白白错过了一个宣传数字电视的良机。

    下一次大家在热情关注电视的时机是什么?要等多长时间?机会来临,还是会遇到天上的信号和地上的信号能不能互联互通的问题。

2、从有线到无线的全状态接收,数字电视外延在延伸。

    回顾美国有线电视50多年的发展历程,电视信号的传输发展经历了无线到有线,又要重新回归无线接收的循环上升轨迹。

    有线传输具有大容量、相对稳定的特性,无线传输具备方便、不受制线路铺设障碍的技术优势,竞争的最终受益者就是消费者价值的提升。

    直播卫星数字电视是无线传输的一个应用,无线数字电视传输的另外一个闪光点的就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在奥运会赛场上尽显风采,不管场内场外,还是荧屏网络上,能看电视的手机或者叫“能打电话的电视”都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2008年底,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全国CMMB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上的提出:“在传输覆盖网络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条件接收和运营支撑体系。采用加密播出,实现对全国用户的精细管理。”

  “随时随地看奥运电视”,在2008年成了热点,互联网新闻、电视专题、网络博客上出人意料地热捧这个时尚科技产品。

    面对数字电视多业态发展和多种接受通道并存的局面,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也可以按照CMMB产业运营的思路走出全国一盘棋的套路?

    管理学里多次提到“鲶鱼效应”,是为了让缺乏活力的沙丁鱼动起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当过盛的力量没有恰当使用时,需要借鉴用“泥鳅效应”管理学让无序活 跃变得有效次序安全。“泥鳅效应”,是指一桶泥鳅,个头差不多小,总在瞎折腾,有一些就蹦到桶外死了;放入几条黄鳝,体积上的巨大反差和巨大的威慑力量, 让泥鳅都有些恐惧,谁也不敢过分跳跃,开始有次序地在桶内游荡,再也不会出现泥鳅跳离水面“活跃过度致死”现象出现了。

    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无线电视、还有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能不能发挥出一些超常规的平衡协调发展作用吗?

    三网融合时代,广电除了要和通讯行业部门需要融合,更多的合作是在系统内的不同部门的业务融合和互联互通。

    技术的进步为数字媒体制作、播放、发行等环节带来新的流程和业态,面对数字化的浪潮,广电行业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科技以人为本,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才是一流水平。

    数字化时代,核心的电视理念非但没有被弱化,反而被提升和加强,数字电视的外延在延伸。电视传递的依旧是主流价值,整个广电行业都能迎来新的发展和跨跃。无论技术通道用的是有线、无线传输,信号是天上还是地面,用户的体验价值终究会因为新的需求得到满足而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