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特别的老土。这句话要是搁在20年前,一定很是让人自豪。可今天,它却好像被人遗忘。我已经很久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了。平时,工作,在我而言,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估计,会有许多人苟同我的看法。但昨天,当我走在西门的街上,看到盲人按摩店时,“劳动最光荣”几个字,不禁浮现在我的脑海。
穿行在宣城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里,就能见到好几家盲人按摩店。我虽未去过,但听邻居说过,盲人按摩理疗的手艺很好,服务也是周到,收费合理。盲人,在常人的眼里,是残疾人,按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弱势群体。可正是这样一群弱势群体,用他们的双手给需要理疗的患者减轻痛苦同时,养活着自己。我想,他们当初学习按摩技法时,一定是吃了不少苦。
由他们,我又想到了,另一类残疾人,他们是一群肢体残缺者。记得在电视上看过报道,名字已经没有印象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却深深地根植于我的脑海里。他是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在街头帮别人修鞋为生。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修鞋匠,平时还爱好评书。闲暇时,就在街头义务说书给街坊邻居听。尽管是业余爱好,可他很执著,对评书刻苦钻研。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当地的广播电台发现了他,他被请到广播电台为听众说评书。他的这种精神,令我感叹。一个残疾人,没有沉浸在悲观,哀叹的情绪里,而是凭着劳动养活自己,同时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其实很多残疾人,他们原本可以依靠亲人或国家低保,走完一生。但他们没有,他们选择了自强不息。这些身残志坚的普通劳动者,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的含义。然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四肢健全,却在虚度光阴。记得敬亭论坛的敬亭飞扬网友发过《我为正在失地的农民担忧》一帖,那些失地农民在得到一定失地政策补偿后,没有一技之长,也不愿学技术,更不愿做端盘子、洗碗、钟点工之类的工作,年纪轻轻,靠打麻将打发时间。帖中对他们的这种生存方式表达了强烈的担忧,将来这些人老了,很多就可能会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我不知道这些四肢健全的人,从盲人按摩店走过时,从四肢残缺人的修鞋摊旁穿行时,他们的内心是否震撼,他们的脸上是否羞赫。勤劳善良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一位名人说过:“一个没有精神的人,犹如行尸走肉,是个没有希望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个软弱的民族,任人宰割的民族,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劳动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