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在春晚舞台上的成功,小沈阳一夜之间火了。昨天,小沈阳在做客某门户网站直播室时称暂时还没有受到成名的负面影响,唯一接受不了的是媒体对家人的骚扰。媒体报道他在老家的车、房和父母等私事,让他不胜其扰。他说,前晚还为了这事闹心得睡不着觉,“那天妈妈给我打电话,吓我一跳,我妈都哭了,说‘儿子咋整,来这么多记者,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他们那么老远也能找到,真厉害”。小沈阳昨天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媒体啊,关注点正事吧》的文章。(京华时报2009年02月9日)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某日成名,则必然是要遭致媒体的蜂拥而至的,从其身世背景、个人喜好到情感纠葛、隐私爆料,无一不是媒体的兴致所在;甚至,就连其街坊四邻、亲朋好友直至八辈祖宗都难以从媒体记者的视线中逃脱。按道理说,小沈阳的一夜成名是和媒体的推崇倍至不无关联的,谁晓得小沈阳并不领情,成名以后就卸磨杀驴般地冷酷起来。我们可以想象,设若不是全国媒体蜂拥而至吓哭了小沈阳老母亲,设若不是某些媒体不分青红皂白地去爆料人家的隐私,小沈阳还会这般不讲情面地说《媒体啊,关注点正事吧》吗?
小沈阳自称,前些天看了条新闻让他觉得闹心,以至于觉都没睡好。“那条新闻就让我贼别扭,一个吉林的报纸跑到我老家采访我老娘,然后就写出什么别墅啥的,还有的报纸把我的车啊啥的都倒腾出来了。这车啊房子的,咱先不说事是真是假,这些都属于个人私事,媒体就不要拿它写来写去的。如果你是我的话,成天有人围着你家转来转去的,今天爆料点儿你家吃啥了,明天再写点儿你家穿啥了,然后你家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啥的,这点儿事全都抖搂出去了,你就是个透明人。还有,俺爸俺妈都是本分人好客,媒体朋友去,他们老热情了。但作为儿子,我不想他老两口太操心劳神的。拜托大家不要再去打搅他们稳当的日子。”
仔细观看小沈阳的说法,我们似乎难以挑剔出什么样的毛病来。设若媒体是一番好意要炒作小沈阳的话,那么就是好心变成驴肝肺的“犯贱”了。由此,从小沈阳的“无情”到媒体的“犯贱”,我们似乎应该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
“媒介即信息”。从常规上讲,媒体职责就是在于传播大众信息,警醒政府的。民众安居乐业是本来就应当存在的正常现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根本不是新闻。什么是新闻?新闻就是受众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传播。诸如灾难、事故、冲突、暴力事件、抗议、游行示威、犯罪、侵权、诉讼、价格上涨、官员变动、法律修改等事件才是民众所关心的,才是可能影响社会秩序和民众利益的,才具有新闻价值。美国学者阿维因给新闻下的定义是:“新闻就是同读者的常态、司空见惯的观念相差悬殊的一种事件的报道。”另一学者勃列德莱对新闻概念的表述是:“新闻就是大众注意和与大众有关之事件的客观、公正、完整的报道。”按照最通俗的标准,“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而充斥于我们的视野中的新闻除了一些“狗咬人”的社会常态情事以外,就是一些泡沫信息,无聊信息。于是乎,在一张张与人民生活毫不相干的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却不知所云的图片中,一个个淫乱不堪、匪夷所思的话题中,大众的视听被混淆了,人类的文明被亵渎了。——请问,媒体的“意志”哪里去了?!
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媒体大行其道,曝光什么的就成为了媒体的主流。尤其是对于名人,更是不厌其烦地或狗尾续貂、或添油加醋、或车房父母地搞得人家八辈祖宗地不得安宁,岂能不令人深恶痛绝、大骂媒体不干正事儿?
如今的媒体,什么都成了“新闻”了,猫狗登堂不说,就连小沈阳的老母亲也不放过——怪哉!新闻的价值何在?看来,中国媒体真的是病入膏肓,没得救治了!
(李吉明2009年2月9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