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感悟:
    宇宙万物都是相对而成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这个观点。
    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人们往往会站在自已的观点看问题,符合自已标准的,对自已好的,就是美,就是善,不符合自已标准的,对自已不好的,就是丑,就是恶。比如唐朝女性以胖为美,那么胖的对立面瘦就为丑,当代女性以瘦为美,那么瘦的对立面胖就为丑,从此处可见,人类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往往执著个人的意志。如果可以抛除这种思维,超越对立,再回身望去,何为美?何为丑?厚黑教主李宗吾批判孟子的性善说,说“人之初,性本恶。”以我来看,他们都没错,错的只是自已对自已思维的执著,他们只看到对立面的不足,然不反观自已,超越自已,用“无我”之心来评论万物。
    如今的社会之所以繁杂,就在人们标榜的事物太多,但真实的意图,只有贪嗔痴,人们嘴上仁义道德,心里全是男盗女娼,一个社会,已经没真理实相的时候,就算真理就在眼前,人们也会视而不见。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家族组长,天天教育族员必须好好劳动,认真听话,并制定了复杂的族规,用以控制组员,并用权力影响众人的言论,以为这种方法就能长治久安。而自已无视自已定下的游戏规则,总想如何为自已得到好处,台上讲仁义,台下论利益,如此家族,上行下效,就算族员衣食无忧,心里的怨恨也会慢慢增长,这种模式,遇到风吹草动,就有可能让万丈高楼立刻化为乌有。
    忠孝文化没有错,但要适合社会的发展,才能合理运用,不然,就会成为整个民族的负担。西方崇尚自由,只要不伤害他人,可以随自已的个性发展,其时这样的人生,才算幸福的人生,如果从你出生,各种条条框框已经把你固定在一种模式中,就如同动物园的老虎一般,已没有了万兽之王的霸气,当性格禁锢的时间过长后,不是变疯,就是变傻,这样的民族,如何立足世界之林?
    所以老子讲,没有对与错,只有你超越这种对立,看清事物本来面目,用无为对万物,用不言对万物,因为世间“本来无一物”。就如太阳对待世人一般,她用自已养育众生,从不要众生给予自已,也没有让众生天天来朝拜自已,正是因为她对众生无所求,所以也就无所谓失去。一般人的思维总认为,我对别人好,别人就必须对我好,我爱她,就必须让她爱我,其时当你执著外物时,就会有所求,有所求的结果,就是太在意,然后就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