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另一个逻辑圈
2010,别成为搅局者
年底,很多的人要为2009年的地产做个总结,启示未来。
谁能说得清?
我唯一能说得清的是,地产迷局越来越迷。
政府,开发商,购房者,未购房者,经济学家,伪经济学家,媒体,意见领袖……都加入了这个局,并都成了这个谜局的制造者。
我们是这个谜局的搅局者吗?我们在分担社会责任?还是增加了社会成本?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符,说着自己的话,人声鼎沸,光怪陆离。偶然发现,我是较少的的可以较多具有以上各种角色的人,来说话。
我想借着我的身份,开启另一个逻辑。
课前思考题是:我们这样议论纷纷,此起彼伏,让政府该如何处置?设身处地地想想。
事实是,这几年,局势、政策多变。多变得让开发商无所适从,高度焦虑。要么不敢拿地,多便宜也不拿;要么大口吃下,管它地王不地王,拿下再说。开发商本来是“建筑无限美好生活”的一个行业,借用万科之前的口号;现在变成了一个“万恶”的行业,借用网友给万科的诨号。为什么?因为房地产这几年发展的结果,究其行业本质来说,其实就是一个赌字。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怀念房地产的青春岁月,现在还有几个老板像前几年那样在琢磨产品规划、客户需求、内部管理,思考最多的是押不押这块地,多大的筹码,如何捂盘,或抛盘。每个企业的决策及行为过程就是在赌,试想这样的行业社会影响会怎样?人们会对一个类似赌的博彩行业有好感吗?当然不会。就骂,大声地骂给政府听,政府听了就“政策”。如此循环,成为我们这几年的另一个地产逻辑圈。
落脚到我们的最关心的消费者利益上,这样的逻辑下必然是导致以下种种结果:
质量赶工期。地产行情一波一波,赶上了,最差的房子买个好价;赶不上,最好的房子卖不出去。这样的质量有保证吗?当然如果你也是抢,为了投资,不管不顾那就是另说了;
价格飙政策。房产价格本来可有供需来调节,利润高了,大家都来做,慢慢讲价,使之接近合理,但突然打雷下雨,这样的天气,就难免,就说菜价吧,没个谱了。
成本加上风险成本。从房地产企业来说,政策的多变使得企业的风险加大,风险成本必然要加到房价成本里去,这是合情又合理的。最后呢,肯定还是要回到我们购房者身上。
最后呢,还不是最后,购房者自己也成了赌徒,看看我们自己的心态:瞻前顾后,东瞧西望,贼眉鼠眼,伺机进入,突然出手。哐当一下,错了就捶胸顿足,对了就押再大的,房地产变成了一个全民的赌场。
最后呢,购房者实际什么也没得到,未购房者什么也没得到;经济学家预测也不准了,伪经济学家倒是可以增加知名度,因为价值观混乱后,知名度不分好坏正负,只求绝对值的大小,媒体当然也有好点处吧。
说到底,局面热闹了,很多人过瘾了,那么这个后果,要谁来背?
变相地,我们每个人为这场变幻的迷局埋了单。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