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嘻哈包袱铺”看80后的而立之年


 

 

 
 
在60年代人眼里,80后还是小孩,他们没有多少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似乎还不能指望他们做什么。但是屈指一算,明年是2010年,中国的80后就进入了而立之年。以这个尺度来审视80后,他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些什么了。
    一个在网上转帖了8亿次的嘻哈包袱铺,就印证了我上述的结论。
  嘻哈包袱铺是一个几乎由清一色80男生组成的相声团体。于2008年底迅速蹿红,半年内就在京城相声演出界割据一方。网络语、流行语、新闻事件被他们巧妙穿插在传统相声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喜剧感。看了他们电视的访谈,得出这样的印象:
1、  有远大目标。他们的掌柜高晓攀设定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有影响的喜剧机构。
2、  文化包容性强。这个30多人的团队,有农民,有大学生,有家境好的,有生活窘迫的,虽然背景不同,性格迥异,但是都怀揣梦想,目标一致。
3、  进入市场的产品好。我认识的几位有志于在喜剧领域创品牌的年轻人,往往选择拍电影和话剧这种运营成本和风险都比较高的产品,而嘻哈包袱铺以相声为突破口,借势郭德纲对相声市场复兴的铺垫,让他们容易低成本的获得成功。
4、  注重管理。高晓攀在创业之初就把在日资企业的高级白领拉来当首席执行官,以解决文化人不善管理的瓶颈。
5、  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给草根品牌提供一个巨大的传播平台,为嘻哈包袱铺脱颖而出提供了可能。
 
那么60年代,70年代的人能为这些80后的品牌创建者做什么呢。
   一是要将主流媒体的聚光灯射向他们。正是主流媒体,使马季旁边站出了姜昆,使姜昆旁边站出了郭德纲,使郭德纲旁边站出了嘻哈包袱铺,使赵本山旁边站出了小沈阳。
    二是要把政策往80后这边倾斜。现在中国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很多政策,也拿出很多资金,但是这些在官场上缺少人脉资源的80后,很难享受这样的好处。
    三是要信任,给他们赋予更大的责任。恒源祥董事长刘瑞旗的一个主张我就喜欢到处宣传,30岁当总经理,40岁当董事长,50岁当顾问是最合适的人士安排。我认为,在创新型、创业型企业中,这样的安排的确有其合理性。因为刘瑞旗就是在不到30岁的时候当上总经理的,才把恒源祥带领到今天这个境地。
    还是要把毛主席那句话落到行动上,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最终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杨曦沦,CEO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品牌架构师,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品牌评价课题组组长,2009年度中国十大品牌专家,著有《奥运品牌模式》、《ceo品牌之道》。CEO品牌创新网站:www.ceobrand.net  业务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yangxi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