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人眼里,80后还是小孩,他们没有多少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似乎还不能指望他们做什么。但是屈指一算,明年是2010年,中国的80后就进入了而立之年。以这个尺度来审视80后,他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些什么了。
一个在网上转帖了8亿次的“嘻哈包袱铺”,就印证了我上述的结论。
1、 有远大目标。他们的掌柜高晓攀设定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有影响的喜剧机构。
2、 文化包容性强。这个30多人的团队,有农民,有大学生,有家境好的,有生活窘迫的,虽然背景不同,性格迥异,但是都怀揣梦想,目标一致。
3、 进入市场的产品好。我认识的几位有志于在喜剧领域创品牌的年轻人,往往选择拍电影和话剧这种运营成本和风险都比较高的产品,而“嘻哈包袱铺”以相声为突破口,借势郭德纲对相声市场复兴的铺垫,让他们容易低成本的获得成功。
4、 注重管理。高晓攀在创业之初就把在日资企业的高级白领拉来当首席执行官,以解决文化人不善管理的瓶颈。
5、 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给草根品牌提供一个巨大的传播平台,为“嘻哈包袱铺”脱颖而出提供了可能。
那么60年代,70年代的人能为这些80后的品牌创建者做什么呢。
杨曦沦,CEO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品牌架构师,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品牌评价课题组组长,2009年度中国十大品牌专家,著有《奥运品牌模式》、《ceo品牌之道》。CEO品牌创新网站:www.ceobrand.net 业务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yangxi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