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集节目中,蒙曼副教授讲到,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下诏,正式传位给二十七岁的太子李隆基,李隆基成为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但是唐睿宗的退位退得并不彻底,在最重要的军国大事上,还是由唐睿宗说了算,这样,在李隆基当皇帝之初,出现了太上皇与新皇帝共同主持朝政的局面,而太平公主也借此机会在朝廷里安插了大量的亲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那么,此时的李隆基将如何处理与太上皇、太平公主之间的关系呢?他真正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日子,究竟何时会到来呢?
一、初谋政变
上集我们讲到,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法的过程中,唐睿宗李旦为了维护政治的稳定,作出自我牺牲,主动传位,让李隆基当皇帝。为此,我们还特别表彰了一下唐睿宗的一颗公心。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做出传位的决定之后,唐睿宗又觉得失落了。毕竟他这个皇帝也才当了刚刚两年,就这样把权力交出去,无论如何有些不甘心。怎么办呢?李旦私心一动,干脆,退位不退休,保留一部分权力吧。保留什么权力呢?李旦提出来了,太上皇和皇帝得分分工,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和重大的政治军事安排都归太上皇管,其余的事情才由皇帝决定!
自己收回了不少权力还不算,李旦还替妹妹觉得委屈了。本来是儿子和妹妹斗,他把皇帝的位子传给儿子了,对不起妹妹啊。另外,如果妹妹有势力,儿子李隆基也会受到制约,自己仍然可以居中找平衡,退休生活也就更加精彩。就在这种微妙的心理支配之下,唐睿宗开始加大对妹妹的扶持力度了,自己不是掌握着三品大员的任免权吗?以后妹妹有什么人事要求,就尽量满足吧。李旦有这种想法,太平公主自然是当仁不让,加紧往重要岗位上安插自己的人手。没过多久,政府里大部分都是太平公主的势力了。这样一来,李隆基虽然是皇帝,但其实不过是个光杆司令,谁也指挥不动出现了这种情况,李隆基是什么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