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国家对国企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历史欠账是消除养老金差距的重大举措


归还国家对国企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历史欠账是消除养老金差距的重大举措

强国论坛:[ sibn ] 于2009-12-20 11:39:46 上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目前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严重偏低是一个亟待调整的收入分配方面的突出问题。造成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严重偏低的根本原因,除了社会反应强烈的退休双轨制之外,另外一个重大原因则是国家对于国企老职工的社会保障历史欠账问题久拖不决,致使企业和机关事业退休待遇的巨大差距拖延至今,愈演愈烈。当前国家强调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1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抓紧研究解决其他社会保障遗留问题。”应该把归还国家对于国企老职工的社保历史欠账作为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列入规划,统筹安排,使这一关乎上亿国企退休职工的基本权益和国家政治声誉的重大问题得以及时圆满解决。

目前已经退休的国企职工,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国初期或稍后参加工作的。当时国家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展开大规模的工业和国防建设,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必须进行建设资金的原始积累,不得不实行低工资高积累的分配政策,工人要把相当于自己工资十几倍的剩余劳动所提供的资金全部上缴国家。正是国企职工所上缴的这些剩余价值,承担了国家的巨额管理费用,加强了国防建设,为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提供了巨额资金保证,并且积累了数额庞大的国有资产。在全民所有制条件下,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工人群众既是工作者,又是所有者。他们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除了因国家公共管理需要作必要的扣除之外,全部属于劳动者所有,其中包括集中到国家的这部分剩余劳动所提供的资金。国企职工对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是不容置疑的。不管他们退休了,下岗了,还是由于国企改制中别的原因 同原来企业脱离了关系,都不能改变他们对于国有资产的所有关系。全国社保基金会会长项怀诚明确指出:“国有资产就是企业退休的老人创造的。他指出:应该把这个国有资产的股份卖了以后给他们养老。划拨国有资产充实中国养老金,中央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已经退休的老人,就把国有资产变卖了,给他们养起来就是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资产就是他们创造的,他们实行低工资,从牙缝里省出来创造这个财富。现在他们老了,不能工作了,新的人实行新的方法,老的人应该把这个国有资产的股份卖了以后给他们养老”。

国家发改委研究员吴敬琏早在2002年1月21日 就在《财经》杂志上撰文,强调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政策建议。他说:“在国家承诺包揽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等保险,实行现收现付的情况下,职工的社会保障缴费在发放工资以前已经作了扣除。这笔钱积累在国家手里,用来兴建国有企业,职工不需要也没有个人账户积累。这样,老职工的养老保障由现收现付制转向个人账户制后就势必出现“空账户”问题。所以,在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时,就有若干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者提出,应当从国有资产中“切出一块”,划入老职工的个人账户,以补偿国家对他们的社会保障欠账。显然,这样做是既合理又合法的,因为在工资扣除基础上形成的这部分国有资产产权本来就属于为这种积累作出贡献的老职工,在改行个人账户制时自然应该将这部分积累还给他们。国家是否偿还曾为国有资产的存量积累作出过贡献、又往往在经济改革利益重组过程中受到利益损失的老职工的这笔欠账,是一个关乎数以亿计的老职工的基本权益和政府政治信誉的重大问题。遗憾的是,上述建议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以致1997年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障体制以来,新体制的运行因为入不敷出而步履艰难。……总体来看,这种需要由政府负担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很大,世界银行1997年估计为当年GDP的46%~69%;一些经济学家的估计为当年的71%至94%不等;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的估计更高达145%。即使假定隐性负债只占中国1997年GDP的30%,其总量也超过2万亿元。对老职工的这笔养老保险欠账问题不解决,新的养老保险体系无法正常运作,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持社会稳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吴敬琏的文章使我们明确了这样几点:1、“应当从国有资产中‘切出一块’,划入老职工的个人账户,以补偿国家对他们的社会保障欠账。显然,这样做是既合理又合法的,因为在工资扣除基础上形成的这部分国有资产产权本来就属于为这种积累作出贡献的老职工,在改行个人账户制时自然应该将这部分积累还给他们。”2、这部分欠账数额巨大,“总体来看,这种需要由政府负担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很大,世界银行1997年估计为当年GDP的46%~69%;一些经济学家的估计为当年的71%至94%不等;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的估计更高达145%。即使假定隐性负债只占中国1997年GDP的30%,其总量也超过2万亿元。”如果按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当时的估计高达145%测算,这种需要由政府负担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将高达十万亿元左右。若将1997年的十万亿元折合成现值,数额更为庞大。3、“国家是否偿还曾为国有资产的存量积累作出过贡献、又往往在经济改革利益重组过程中受到利益损失的老职工的这笔欠账,是一个关乎数以亿计的老职工的基本权益和政府政治信誉的重大问题”。4、对老职工的这笔养老保险欠账问题不解决,新的养老保险体系无法正常运作,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持社会稳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逐年提高,国有资产大幅增值。目前国家完全有能力妥善解决这一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央行在今年11月11日公布的《2009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再次提出划拨国有股做实个人养老金账户问题。指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以及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提升”,建议通过“划拨国有股做实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方式提高居民参与资本分配的程度,使社会各阶层能更加均衡地享受企业利润增长的收益和经济发展的成果。”除了划拨国有股做实个人养老金账户,也可考虑通过财政专项划拨、发行国债等方式予以偿还。通过适当方式尽快归还国家对于国企老职工的社会保障历史欠账,不仅能够切实维护数以亿计的国企退休职工的基本权益,使其退休待遇明显提高,消费能力大大增强,与机关的退休金差距逐步消除,得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护国家的政治声誉,使国家更好地树立起在国内外的良好形象,这实在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归还国家对于国企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历史欠账,适逢其时,中央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再也不能拖延下去了

2009-12-19 17:30

作者:岱宗老者 于 2009-12-20 13:12:37.0 发表  发送短消息
 
通过适当方式尽快归还国家对于国企老职工的社会保障历史欠账,不仅能够切实维护数以亿计的国企退休职工的基本权益,使其退休待遇明显提高,消费能力大大增强,与机关的退休金差距逐步消除,得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护国家的政治声誉,使国家更好地树立起在国内外的良好形象,这实在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归还国家对于国企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历史欠账,适逢其时,中央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再也不能拖延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