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真是无处不选择。但是选择意味着放弃,是有成本的,所以,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会时常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样做,值吗?
当然,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回答,即便对于同一问题。而有时,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在经历前后也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这可能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积极乐观的人可能更易冒风险,而相对消极保守的一些人更易安于现状或从不打没把握的仗。这难以好坏给予判别,而应以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对目前状况的满意程度为基准。
有人曾问:考研值吗?有的人说值,有的人说不值。说值的人是因为读研后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或可以读博毕业后到大学当老师;说不值的人是因为读研后,仍在为找工作而挣扎,或抱怨因读研而逝去的青春和工作机会...
那请问:值吗?值不值别人是不知道的,那只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心理感受,当然这有点唯心。所以,在问值不值之前,我们应该问一下自己:我对现在的我满意吗?如果满意,就不值得去冒险;如果不满意,就值得去冒险。或许有些学者会通过建立什么风险函数模型来决策,这对做研究来说可行的,但对于我们来说,等我们把收益与成本函数求出解时,我们也许已经没有再做选择的权力了。
所以,简单地讲,“值不值”自己说了算,别人的只能算做参考。做自己的选择,让别人去看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感受自己的感受,自己慢慢体会吧...
我评:这篇文章挺好的!很有点唯心色彩,不过确实像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获得多大的效用不是靠外界标准来衡量而是靠我们自己心里的感受,即你心里感受越大,那么你获得效用越大,也就是你做了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