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贫困村互助社的几个问题


 

[原创]关于贫困村互助社的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法律定位问题。我们的这个做法,有没有法律依据,符不符合现行法律,如果有法律,是相适应呢,还是相抵触,或其它情形?如果没有法律,哪有没有法规呢?有的话,就要比照上一点研究。如果没有的话,就要考虑政策。方法也相同。据我所知,贫困村互助资金是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多次发文要求试点的。这文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范性文件”。我们平常说,这是创新,创新是从机制上讲的、从宣传上讲的。如果从定性来说,就不能简单地这样看,也或这样说。只能说,这是一项做上级要求的工作,因为还吃不准或不是很准,所以叫试点。即便没有政策,那我们得考虑“实践”。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的。这就是创造,要与时俱进嘛。财政扶贫资金有偿与无偿,是个手段问题,目的是扶贫。过去,是无偿的,因为目标任务是解决温饱;现在试点有偿,不能说过去无偿就错了,现在有偿就对了。也不能说,因为无偿的效益低,有偿的高,所以转为有偿了。为了解决温饱,搞无偿是对的。现在温饱由全面农村低保来解决了,扶贫开发要解决的目标任务是“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脱贫致富”,这个时候是解决发展问题,财政扶贫资金部分转化为有偿是对的,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机制的创新。实践证明,这个形式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关于功能定位问题。本质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地位问题。就是与扶贫宗旨的关系。这是扶贫,不是其他。互助资金体现了扶贫宗旨。许多地方的互助资金,给我的最大体会就是扶贫性。所以,它在本质上是为穷人融资。有的地方,有的新闻工作者,把它形容为“穷人银行”、“草根银行”,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另一个是作用问题。大的方面说,就是三个“有利于”:首先,有利于解决了农村金融低端缺失。单一地说解决金融缺失也不那么准确,高端也有缺失的。我有1个亿的自有资金,但是,我的项目投资需求是10个亿,要贷9个亿,货不到这也可以叫缺失,但这是高端的缺失。贫困村是穷地方,往往远离乡镇更不必说县城,穷村穷人渴望发展,不仅盼技术更盼资金,但是由于金融部门的逐利性,又导致低端缺失。互助资金正弥补了这个缺失,要讲作用,这可能是最根本的。其次,有利于提升农户发展能力。扶贫进入低保与开发“双轨并进”新阶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扶贫开发对象最缺的不是财富而是能力。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当前特别是下个十年扶贫开发的重点。第三,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内民主带动党外民主,党外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层民主。扶贫的主体是贫困群众,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干少,要让群众说了算,要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次,有利于提升农户发展能力。扶贫进入低保与开发“双轨并进”新阶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扶贫开发对象最缺的不是财富而是能力。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当前特别是下个十年扶贫开发的重点。

    三是关于可行性问题。主观的东西符合客观实际又有需求就可行。实践证明,互助资金这种模式的供给与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是相适应的。新阶段,贫困户温饱是靠低保来解决,扶贫开发解决什么?是解决发展问题。发展有两个层面,贫困地区生产力的发展、贫困户的发展。比如说,下个十年的扶贫开发,就是要把贫困村转化为新农村、小康村,把贫困户转化为宽裕户、小康户。扶贫开发区域、特点、对象以及目标任务不同了,特别是扶贫标准提高了,贫困面大了,扶贫资金都无偿,目前国家还没有这个实力。要把部分无偿的转变有偿的,方式之一就是互助资金。客观的需求,有这样几点,比如能力建设,农民有这个需要;融资需求,贫困村贫困户是有的,但是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认为运作成本高、农民还款能力弱且信誉低,不愿放款,可农民又眼巴巴的需要。这就是说,可行性是存在的。当然也要研究运作成本问题,比如说村民的金融知识。互助资金说它不是金融组织可以,说它不是金融,这好像牵强附会了点。四川搞了微机管理的,可有的村子里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年老年少的怎么玩微机?所以,有的村的账是靠县乡扶贫干部帮助搞的。再有,管理知识也缺乏。

    四是关于实效性问题。这是个产出、成果、回报等的问题。今年三四月分,我花过不少的时间,阅读了全国各省、市、区的互助资金总结材料,也看过许多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成效却实是有的,也是多方面的。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比较肯定的就是增收问题,也就是说,互助资金帮助贫困农民提高了收入。省内的互助资金,我也看过许多村的,有过比较深入的调查和思考。特别是对仪陇县和旺苍县的,比较感兴趣。仪陇模式是分红的、旺苍模式是不分红的。我去调研过,对两个模式做过对比研究,各有优劣。从近期看,我比较欣赏旺苍模式,因为它与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接近,与农民扶贫的宗旨比较接近,目前旺苍模式在全省、全国比较普遍。仪陇模式在全省全国都极少,省内就仪陇一家,有的同志曾经说不再支持仪陇搞了。我觉得应得支持,这点也与财政厅的同志谈过。试点嘛,各种方式都应当允许试,便于比较,从长远看,也许仪陇模式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总的说,互助资金效果比较显著,这是有目共睹的。去年两次去旺苍专题调研,从效果看,我觉得主要的还是我是当时体会的三点:弥补了农村金融低端缺失,提高了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一句话,有利于使扶贫对象“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脱贫致富”。



这是2009年12月18日在在四川省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项目评审会上的发言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