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太阳能:以领航者使命推动产业升级
孙雷
马巍菲(配照片):江苏光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高级经济师,企业战略规划专家,根深于战略规划、整合营销、企业管理与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配图(马总照片,集团大楼,车间图共三张)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亟待升级
记 者: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推动下,近几年太阳能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作为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请您结合贵公司的发展历程,谈谈对当前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看法。
马巍菲: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国策,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新能源,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2008年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产值约为430亿元,每年保持近30%的速度增长,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最大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但是在产品同质化、宣传概念化、模式同样化的环境下,我国的太阳能产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由于没有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造成了大量的“作坊式”、“游击式”企业进入太阳能行业,傍名牌、傍名校企业大量泛滥。二是太阳能与建筑应用标准缺失。城市地区推广太阳能,还缺少太阳能应用在建筑中的安装、设计、施工、检验等一系列统一的标准,影响了太阳能在城市地区的推广。三是行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问题。经济全球化已经到来,中国的的太阳能企业不可避免也要接受国际企业的挑战,当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诚信经营、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比开拓市场、建立渠道等单纯的商业工作更加刻不容缓。四是产业升级迫不及待。太阳能产业由于其发展特殊性,不能像传统家电产业那样从世界家电产业中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营销理论、营销思想,行业概念化宣传严重,整体创新能力不够,研发投入不够,产业发展亟待升级,任重道远。
我们光芒集团始建于1975年,至今已经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创业以来以厨卫家电产品为主业,建成了全套厨卫家电产业链。1998年进入太阳能产业,已经建立起集热管、支架、整机、水箱等完整产业链,与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南航、云南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研发出DMG超导热管、蓝金钢内胆、承压敞开两用技术、阳台壁挂式等核心技术,累计获得了80多项太阳能专利,参与编写7项国家标准,目前在筹建太
记 者:有人认为太阳能产品技术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贵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马巍菲:我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这么说是因为没有看到太阳能产品的本质。目前行业中真正埋下头做科研的企业为数不多,甚至是一些品牌企业也只是专注开发市场,在科研上做的投入还不够。
从太阳能产业长远发展来看,太阳能产品还有很多关键技术和前沿课题需要解决,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亟待升级。。“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前沿科技”是推动企业发展和行业升级的必要条件。这是从我们光芒30多年发展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多年来,光芒围绕行业前沿技术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先后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国家双高一优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十多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项目总量居行业前列。
记 者:这段时间,有媒体提出太阳能产业需要升级,您认为太阳能产业的升级方向是什么?
马巍菲:太阳能产业升级是个战略性的话题,结合太阳能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我认为太阳能产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升级:在生产设备方面,从作坊式“螺丝刀式”设备向精细化、现代化设备升级;在产业技术方面,推动太阳能产业从“吸热时代”、“保温时代”向“健康热水时代”升级;在产品部件方面,推动太阳能产品从“不锈钢内胆”向“搪瓷内胆”升级;在运行方式上,推动太阳能系统从“非承压式”向“承压式”升级;在工程技术方面,推动“太阳能与建筑简单配套”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实现完美结合”升级;在国际贸易方努力推动“OEM贴牌出口”向“自主品牌出口”升级;在服务方面,则是推动产业从“安装维修简单的被动式服务模式”向“安装、维修、咨询、设计、安检、清洗等一体化的主动式服务模式”的升级。
推动太阳能产业升级是光芒的历史使命,也是太阳能行业发展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