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知识与统计法讲稿(党校培训讲稿之二)


 

——在市委党校培训班讲稿(续1)
(一)   统计的作用
 
统计学是使人聪明的技术。
 
1、统计学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都是研究客观规律的,规律可以在反复试验中重复。没有重复的事物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周围的事物每天都在重复,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宏观经济每天运行,只有运行、重复,才有规律。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事物的每一次重复决不是前一次的克隆。统计学就是在变化中研究规律的科学。没有统计学就没有科学研究、没有创新。
举例1旅游学的发展就是从统计学研究入手的。(内容略)
举例2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为了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系统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指导无产阶级革命,他们把统计当作认识社会的武器,并充分利用这一武器深入实际做了一系列必要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生动的材料。(内容略)
举例3曹雪芹懂统计么?(内容略)
举例4:《静静的顿河》的作者是谁?(内容略)
2、统计学是管理工作的工具。
统计它让你学会用手上少量的数据对重大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政治家无法脱离统计而施政,军事家无法脱离信息而指挥,企业家无法脱离统计而决策,任何管理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学好统计,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举例1: 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超市销售额有规律吗?
(☆延伸讲解)统计在制造军服中的应用
为提高军服水平,1984年1月,中央军委在批准“八五”式服装定型生产的同时,指示我军服装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1985年初总后组织了服装改革小组,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军服研究人员收集分析了27个国家的军服样品,吸取我军历次服装改革的经验,对涉及经费开支,国家资源,经济水平,设备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论证。
  研究人员还分别对陆海空军等83个团以上单位一万五千名干部、战士的体形进行实地测量,对近百万个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制定出新的军服号型。与此同时,制作批量样品。在不同地区部队中进行了服装适应性、卫生性、保暖性试验广泛听取了部队的意见。
  1985年11月7日,在全军被装总体论证会上,对礼服、常服、作训服的样式,用料、颜色及冬服配套,供给标准和供应办法等提出了全面改革方案。
  1987年7月,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审查了服装样品。1987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定型,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
 
举例2:统计在军事上的应用——二战期间,盟军机智的统计学家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第一件事情是关于飞机。二战后期,美军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展开了大规模战略轰炸,每天都有成千架轰炸机呼啸而去,返回时往往损失惨重。美国空军对此十分头疼:如果要降低损失,就要往飞机上焊防弹钢板;但如果整个飞机都焊上钢板,速度航程载弹量什么都要受影响。 怎么办?空军请来统计学家沃尔德。沃尔德的方法十分简单。他把统计表发给地勤技师,让他们把飞机上弹洞的位置报上来,然后自己铺开一张大白纸,画出飞机的轮廓,再把那些小窟窿一个个添上去。画完之后大家一看,飞机浑身上下都是窟窿,只有飞行员座舱和尾翼两个地方几乎是空白。 沃尔德告诉大家:从统计学家的眼光来看,这张图明显不符合概率分布的规律,而明显违反规律的地方往往就是问题的关键。飞行员们一看就明白了:如果座舱中弹,飞行员就完了;尾翼中弹,飞机失去平衡就要坠落――这两处中弹,轰炸机多半就回不来了,难怪统计数据是一片空白。因此,结论很简单:只需要给这两个部位焊上钢板就行了。 不得不佩服统计学家沃尔德的睿智。试想,假如他只在弹点最密集的地方补上钢板,而忽略了从事实的角度的分析,结果会是如何呢?
第二件事情有关于德国坦克,我们知道德国的坦克战在二战前期占了很多便宜,直到后来,苏联的坦克才能和德国坦克一拼高下,坦克作为德军的主要战力是盟军非常希望获得的重要情报,有很多盟军特务的任务就是窃取德军坦克总量情报,然而根据战后所获得的数据,真正可靠的情报不是来源于盟军特务,而是统计学家。
统计学家做了什么事情呢?这和德军制造坦克的惯例有关,德军坦克在出厂之后按生产的先后顺序编号,1,2...n,这是一个十分傻的传统,正是因为这个传统德军送给了盟军统计学家需要的数据。盟军在战争中缴获了德军的一些坦克并且获取了这些坦克的编号,现在统计学家需要在这些编号的基础上估计n,也就是德军的坦克总量。这其实是均匀分布边界的估计,公式是:
(1+1/缴获德军坦克的总量)×所有缴获坦克中的最大编号。
举例3统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南京实行消费价格指数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在物价水平走高的形势下,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稳定,南京市已经从2008年起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挂钩,今后只要连续3个月,每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达到或超过3%,即启动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及时帮助低收入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2008年前3个月的物价涨幅,已经符合联动机制的启动条件。在4月底前,困难家庭一次性拿到前3个月的临时生活补贴,最多的能拿到75元。此次联动机制覆盖的范围既包括在册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也包括了农村五保户。 一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回落到3%以内,或者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了,联动机制将停止。2008年一季度,我市CPI平均涨幅8.3%,其中,前3个月月度涨幅分别为6.6%、9.4%和8.8%,已经符合了联动机制的启动条件。4月份是联动机制启动的第一个月,按照临时生活补贴的发放办法,已向补贴对象一次性发放前3个月的临时生活补贴。 启动联动机制后,每个低保家庭每个月能拿到多少钱呢?临时补贴的发放标准,按照当月公布的CPI指数水平,分两个档次。CPI达到3%且低于5%时,补贴标准为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4;CPI达到或超过5%时,补贴标准为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2。
 
 
 
(二) 现行统计数据的由来
统计调查是取得统计信息的基本来源。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统计资料的过程,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南京统计部门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
按组织形式分:
(1)统计报表制度——是以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时间要求和报送程序,由基层单位定期地向上级部门和国家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方式。如各行业的月报、年报。
(2)专门调查——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专门组织的登记和调查,它包括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如经济普查、物价、居民生活抽样调查等。
按对调查对象进行登记的连续性分:
(1)经常性调查——即连续性调查,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连续不断的登记。如月报、年报。
(2)一次性调查——是对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况进行登记。如1%人口抽样调查。
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分: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它包括定期报表和普查。全面调查是我国长期以来获得统计基本信息的方式。
(2)非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进行登记,包括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通过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状况。
按调查时搜集资料的不同方式分:
(1)直接观察法——是调查人员直接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登记的调查方法。如物价调查的调查员直接采价等。
(2)报告法——是利用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依据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如各企事业单位定期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
(3)采访法——是对被调查者进行采访而得到的答复作为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
南京统计部门统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普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立起普查制度,并完成了第一轮(1991—2000年)5项6次普查任务。即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第三次工业普查、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一次农业普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根据新的情况,国家统计局对第二轮普查(2001—2010年)的项目和时间安排作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普查项目有: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
(2)定期统计调查:主要是常规的统计报表制度。目前执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报表制度、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运输仓储邮电业统计报表制度、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社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科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劳动统计报表制度、人口统计报表制度、城市住户调查方案、农村住户调查方案、流通和价格统计调查方案。
(3)一次性调查(专项调查):如商务楼宇情况调查、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抽样调查、农村居民家庭就业情况调查、投资环境评价问卷调查、行业协会统计状况调查、企业集团对外投资情况调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