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先生在《2049看中国》一文中谈到了2009到2019十年之间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混乱以及后三十年的努力,对于陈志武先生的分析,我非常认同,但是如果陈志武先生能再进一步看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变化的玄妙,譬如:和谐新农村建设的理想结局真能实现,也许2009年至2049的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会呈现出另外一幅景象。更直白的说,即是: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却没有有效给出明确的答案,答案在哪里?
答案在这里。这是从事“创意农业”的人们需要提升提升再提升的视野。
本文系中国创意农业(北京)发展论坛的主题发言之一
打破创意农业的“创意”枷锁
——和谐社会与中国创意农业的三重视野
文/刘孝全
二、以和谐社会的视野,重新发现“创意农业”的价值
1.“创意农业”的价值应不仅仅局限于农业,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变,社会一直在变,但是在我们的心目中,农业一直未变,尤其是农业的价值一直未变——所谓的民以食为天——农业除了养活我们之外,还能有什么?即使在我们党的视野里,即使每年的第一号文件必定是直指农业,我们对于农业价值的理解依然没有高过汉武大帝。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类在变,社会在变,尤其是当一个社会被严重局限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时,人类被人为地割居于两个“圈子”里时,农业、农村以及对农业的资源配给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决不仅仅只限于生理价值和经济价值了。将“创意农业”——属于农业中的一种模式——的价值同样局限在产业价值、经济价值、GDP的价值上面,而对其所能带来的心理价值、政治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安全价值以及自然价值视而不见,实则是人类的狭隘和短视。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创意”,无论出自何方何人,最终无非都是直指GDP,跳不出经济的藩篱。
2.跳出“二元结构”空间,释放“创意农业”更广泛的综合价值
狭隘的视野直接束缚了“创意农业”的价值释放,极其现实的结果就是单从经济价值角度出发设置“创意农业”的产业链条,会令“创意者”不得不放弃或者哀叹——因为需要整合的环节太多、难度太大、周期太长而丧失投入价值。
打破束缚“创意农业”的“创意”枷锁,需要跳出“创意农业”的经济价值之井,还原“创意农业”以更真实、更宽阔、更立体的综合价值,要求“创意者”必须跳出“二元结构”化的“旧社会”角度,站在和谐社会、站在城乡二元互动、而不是二元对立的立场来看待“创意农业”更为广泛、立体的综合价值。
陈志武先生在《2049看中国》一文中谈到了2009到2019十年之间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混乱以及后三十年的努力,对于陈志武先生的分析,我非常认同,但是如果陈志武先生能再进一步看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变化的玄妙,譬如:和谐新农村建设的理想结局真能实现,也许2009年至2049的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会呈现出另外一幅景象。更直白的说,即是: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却没有有效给出明确的答案,答案在哪里?
答案在这里。这是从事“创意农业”的人们需要提升提升再提升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