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与管理教学
几年前,下午下课等车的时候碰见了一个新留校的年轻老师,和她打招呼的时候问她:上课了?她说:上了。又问:排了几个班?她答:五个。
听了她的回答,我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心里却五味杂陈。一个刚刚留校的老师,马上就开始上课,而且一下就上了五个班的课。她上得了吗?她要讲的那些东西,都弄明白了吗?如果没弄明白,那些学生,是多么的无辜啊。回想当年我上学时,那些年轻的老师,都是每人先讲一、两章,几轮以后才独自承担一门课。我自己在上课前,也是左试讲、右试讲,折腾了很多遍才走上讲台。现在是怎么了?新教师怎么一留校就上课,而且一下子代这么多班?
其实我清楚,这都是招生规模扩大造成的。由扩招造成的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回到学院以后,我就一直在想:能在这一方面做些什么?
今年3月,校领导推荐大家学习光明日报的文章《用全新的课程观观照课堂教学》,学院在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后,我就一直留心这方面的资料,有意识地看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看后让我大吃一惊。
原来,自我感觉还是一个不含糊的老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自己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同行也还认可。可是,看了这些文章,才知道自己探索、总结出来的那些东西,几十年前就早已有成型的理论在那里了。回想日常和企业那些老总、老板们交流,在他们欣喜于自己的探索和感悟之时,我却知道几十年前就早有现成来的理论摆在那里,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他们还欣欣然的以为自己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真是极大的讽刺!同时也彰显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和没理论指导的实践,那效果不可同日而语的。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成功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们整体的制度环境甚至是学校的小环境都很不理想,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等待的借口。我们不能够改变环境,我们能改变的,只是我们自身。反过来说,即使要进行制度变革,制度变革又从哪里开始?小岗村是等到政策变了才改变的吗?我们并无意去做教育改革的小岗村,也许我们也做不了。我们只想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自己获得利益,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从我们个人的角度出发,搞这种活动只为了两个字。第一个是“脸”字。教师这个职业是个非常非常要脸的职业,这是这个职业区别于其他别的职业的根本特征。我们的脸面,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我以前说过,我们已经穷得什么也没有了,就只剩这张脸了,如果我们再把这个也丢了,那我们真的是什么也没有了,也什么也不是了。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学搞得好,起码会使我们的脸上好看一些。另一个字是一个“钱”字,我们搞的这么好的专业,无论管理还是营销,市场需求都非常大,我们下点功夫把它搞好了,挣两个钱,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在活动开始后的几天里,尤其在物流教研室汇报后,我的心,始终被一些东西激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的奔流着,喉咙里总感觉像是被什么东西哽着,却始终说不出来。随着活动的展开,在各个教研室都陆续汇报后,我渐渐的冷静下来,开始思考该怎么样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师。
当然,我也知道,我们有些教师对学习活动不太上心,采取敷衍的态度应付。套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那就是:一些老师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一些老师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一些老师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加上这一学期课程重,事情多,先是歌咏比赛,后是运动会,再加上甲流,正常的教学秩序全被打乱,大家都很累、很辛苦。活动安排上事先也考虑不周,出现问题也都是正常现象。反过来说,我们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能搞成这样,已属不易。如果活动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那是大家的成功;如果活动有什么问题,那是我个人的责任。起码我们已经开了一个头,迈出了第一步,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了。我相信我们不怕路远,也不怕难走。因为,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以上是我在本月8日(周二下午)对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进行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学习活动所做的小结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点评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对待学习的五种不良态度:一是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二是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三是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四是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五是有些党员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