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有了上面关于“位”的感觉以后,就要涉及到对“位”的判断了。我们下面再介绍几个概念。
先说“得中”的概念。这个意思很简单,就是指处在上、下卦中间一爻的位置上。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打卦出来是在中位,那就没有什么可以忧患的。其实,得中的感觉不管是在做事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你都是处在很主动的位置上。得中了嘛,就能够照顾两边,同时两边都能够为你服务。不管是阳爻得中,还是阴爻得中,都是非常好的位置。放在重卦上来体会,每一卦就有两个得中的位置,就是要处在第二爻和第五爻的位置上。我们刚才说“二五有主辅之别”,不管是主是辅,它都处在中位,都不错。我们举乾卦为例,处在九五这个位置上,如果说“九五之尊”是指皇上的话,那这个九二位,就是宰相之位。皇帝位、宰相位,都是很了得的位置啊,但其中就有一个主辅之别。好了,这个得中的感觉,我们以后慢慢在自己的社会关系、人事关系中去体会,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个概念是“得位”。每一爻都有自己的位置。还是以乾卦举例,其初、二、三、四、五、上位,是六爻全刚,全部是阳爻。《系辞》在后面有“天数”、“地数”之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等等。单纯看这些句子,你不知道是说什么意思。其实,天数就是阳数,地数就是阴数。用现在的说法更简单,这个天数地数,指的就是奇数偶数。从位置上来说,一三五就是阳位,二四六就是阴位。如果是阳爻处阳位,就很好;阴爻处阴位,也很好。但是如果阳爻处在阴位,就不太好;阴爻处在阳位,也不太好。
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拿了一本号称“可以像读畅销小说一样一口气读下去”的讲解《周易》的书给我看,其中的语言确实有点插浑打科,很无哩头,很好玩,但作者对《易经》的整体把握还是很成问题,甚至问题很大。我翻完全书,就记住了一个讲“得位”例子很有意思。他说得位的感觉,就好比一个学校有六层楼,男同学和女同学都在里面上学。男厕所在一三五楼,女厕所在二四六楼。教室在一三五楼的女同学如果要上厕所,就必须到二四六楼去,就要下楼或者上楼,就很麻烦,这就是不得位;如果教室在二四六楼,那女同学上厕所就很方便,不用上下楼,这就是得位。这个比喻不太雅,但很形象,便于理解。阴爻处在阳位就很麻烦,阳爻处在阴位也很麻烦,所以阳爻要处阳位,阴爻要处阴位,这就是“得位”的道理。
乾卦
我们看乾卦是六爻全刚,《易经》六十四卦,乾卦是首出之卦,所以叫做“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六爻全刚,在“得中”和“得位”的原则上讲起来就很麻烦。按照上面的说法,二、五爻都是得中的,但是二爻得中而没有得位,五爻是既得中又得位。所以在乾卦中,二爻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还在地上爬呢,位置上还不是很好,还飞不起来。只有到了第五爻的时候,称为“飞龙在天”,这个位置就非常好了。乾卦第四爻同样如此,“或跃在渊”,如果处理得好,就可能跳将起来,进到九五的位置上,但稍有不慎,也很可能落到深渊里面,很危险。初爻虽然得位却没有得中,所以叫做“潜龙勿用”,要悄悄在家闭门修炼,不能显山露水。上爻是又不得中又不得位,那就叫“亢龙有悔”,就不好。
那么,我们来画一画,看看哪一个卦象是既得位又得中呢?初爻是阳位,就画根阳爻;二爻是阴位,就画根阴爻;依此类推,一阴一阳之后,画出来的是什么卦?既济卦嘛。
既济卦
既济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倒数第二卦。这个卦的每一爻都处在得位的状态下,同时上下卦的中爻也都得位,这个看起来很好,很完美啊。既济卦的上卦为坎,代表水;下卦为离,代表火。这个卦的卦象就称之为“水火既济”,你有事情时打到这个卦是比较好的,一定会有人帮你,能够互相周济,事情就容易办成。
但是,我们翻到既济卦的卦辞看,是“亨,小利贞,初吉终乱。”这个还是不圆满啊!我们现代人的欲望都很大,估计都会不满足于这个“小利贞”,在小事情上还不错,那大事情咋办?我们都是办大事的人呢,现在捡垃圾的人,也都想捡成个垃圾王呢!更何况,后面还有一个“初吉终乱”在那里噎着你。还不如打个乾卦,来个“元亨利贞”,这多爽啊!为什么既济卦每一爻都是又得位又得中,反而“利”得比较小呢?这就说明在判断易卦时,还应该有一些参考指标。所以,下面我们再介绍一个概念,叫做“乘承”。《系辞》的这句“刚柔断矣”,还要通过“乘承”才能判断这个卦是好还是不好。
简单地说,乘就是乘坐的意思。刚乘柔,就是阳爻坐在阴爻上面;柔乘刚,就是阴爻坐在阳爻上面。承就是承担、承受的感觉。其实这个“乘承”只需要一个就可以了,刚乘了柔,柔一定就会承刚;反之柔乘了刚,刚一定是承柔。所谓“刚乘柔则顺,柔乘刚则逆”,我们做一件事情,如果发号施令的人有主见、有决断,而处于下位的人也不七拱八翘,是很顺从听话去做,事情就能顺利。如果处在上面的人性格优柔寡断,左右不定,处在下面的人却性格刚烈,一意孤行,那一起做事情就会不顺,就是逆。这样看来,既济卦的初爻和二爻之间是柔乘刚,二爻和三爻之间又是刚乘柔,发展到最上头又是柔乘刚,结果就不太好。所以既济卦的卦辞说“初吉终乱”,就是从“乘承”上判断出来的。
我们做一件事情,打出了一个既济卦,虽然整个感觉不错,但是要看是哪一爻在动。如果动在中爻,就比较好。如果位置不好就要小心,往后走就要注意变化。《易经》的卦,都不是死卦,是要指导人具体怎么做的。如果打到了这个卦,会看这个卦,我们在应对事情的时候就有了处理的方法,对比较吉祥的部分就尽量发挥,对比较不利的部分想办法尽量避免,所以要活学活用。
我们这里讲了判断卦爻的几个基本原则,就是得中、得位、乘承的道理。“刚柔断矣”,就是要用这些方法、原则来判断。《易经》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有卦辞、爻辞,那些卜卦的专业人员会花很大的功夫把这些都背下来,我们一般人却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呢?照样可以打卦,虽然记不住卦辞,但可以通过对刚柔位置的判断,看其是否得中?是否得位?是乘刚还是乘柔?这样就可以对一个卦象做基本的判断,看它到底吉与不吉?看它变化的路线是否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看其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计划、符合自己的要求?这就是对“刚柔断矣”的感觉。
这一段对于学易是非常重要的。我把这些关键的地方都点出来了,不像一些易学大师藏得很厉害,一到关键地方就说得天花乱坠、似是而非的,让你顿时觉得这个东西风云莫测、深奥无比。其实,这些原则都是很简单的,是符合我们的基本常识的。所以,《易经》是易嘛,应该是容易学习的经典,都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并不是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