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工业社会中,人结合成以血缘、地域为纽带的群体,这种人依赖人的共同体,是当时人存在的主要形态。这时的人尚未完全脱离动物式的群居状态。个人与其所属群体处在直接同一之中。作为独立人格的个人实际不存在。
产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开始出现。在尚未充分发展的工业、市场经济,以及以追逐金钱与物质私利为本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形成每个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分离与对立,每个人还是以一种彼此分隔的,一种孤立的、单子式的生存方式而存在。
由于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世界文化的推进,每个个人不再可能将自己封闭成为彼此分离的、孤立的、单子式的存在。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和频繁,人的生存空间缩小为“地球村”;再是在世界经济的日益一体化以及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等等的拉力下,出现了不同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某些共同利益,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休戚相共”的命运;三是信息的迅速传递,知识与文化的共享,人与人之间在不断的交往与沟通中,达到相互理解、视界融合的可能性增大,逐步发展起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小我之中有大我(社会、世界)、大我之中有小我的个体,每个个人正在走向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即是走向类的存在、类主体的发展阶段。
不可否认,由于私人占有制以及其他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存在,人们往往还“希望走回头路”,“想复兴孤立个人的灵魂”。正是在现实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对立的趋向,世界历史性个人的形成与发展仍会受到种种的阻力,而会以各种异化的形式出现。教育,作为人类一种自觉的自我发展与提升的实践活动,理应推进人的生存形态的发展,从当代的现实情况出发,将世界历史性个人作为其归旨,努力促进当代人的革命、人的转型,这是当代教育的主题。
我们同属于地球村的人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