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的写给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

 

正像有些人说的,某些领域的重要人物退下来之后往往容易著书立说,当然可信程度参差不齐,有些是高度自恋的,反正就是无限夸大自己政绩将个人政策选择的道德味道拔高;要么则借机回应其任内遭受批评的舆论事件,极力排解自己的责任、诉说自己的委屈;要么通过大爆猛料、披露内幕,同样起到打击前政敌或吸引公众眼球的作用。

  不过袁伟民的这本《体坛风云》出来,非议归非议,但确实还是有效的弥补了各个时期新闻报道的完整,各种著作现世有利于丰富当代史的内容。往往如此,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可尽信其有也不可尽信其无,不过这也让我这种平时也就是瞎掺和一下的不明真相的体育围观群众更有机会全面了解一下所谓中国体坛是如何具有中国特色的。

  比如审计风波一章就很有意思。据袁伟民在书中讲,审计署2004年在向全国人大公布审计报告中所披露的“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建设职工宿舍”问题,所谓被“动用”的资金是之前多年市场开发和中国各体育单项协会广告费、大赛奖金分成的积累,中国奥委会并无独立账户,与体育总局也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袁伟民认为,把这笔钱用来建宿舍给体育市场化之前未分到房的功勋教练、运动员,并无不可。袁的这种看法有待商榷,在此不做过细讨论。关键的问题是,袁介绍说,后来获得鼎鼎大名、披着无数“光环”的审计署长官,在披露前述问题后与袁等体育总局领导座谈时,大谈体育总局有关部门在接待审计署的过程中安排不妥的问题,譬如只给审计人员安排了一间专门办公室,连水都不给喝,到了下班时间就匆匆忙忙赶审计人员走等。在袁等人致歉后,审计署该长官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这本书还披露指出,在体育总局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说明问题后,审计署仍然不愿意如实纠正此前对问题的错误定性,继续放任外界对体育总局的批评。袁伟民对此发出的评论值得人们深思,“本来,工作中出现差错,不足为奇,任何人任何部门都有可能发生,审计署也不例外。可是,使我难以理解的是,真相已明,却为什么不能光明磊落地纠偏,审计需要独立,应该依法独立审计,但谁来监督审计部门?审计出差错谁来纠偏?促进审计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搭建公开公正的舆论平台,有控辩机制,允许被审计者说话。”

  所以,毕竟在一个政治传统似乎并不愿某某前官员自辩自褒以及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重大事件中鲜为人知事实的披露的环境下,袁伟民就自己所经历过的近半个世纪的体育事业生涯发声实属难得。比如“中国军团”在其间两次夏季奥运户、一次冬季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幕后故事,包括北京申奥的艰辛,中国女排“让球”丑闻、中国足球积重难返等一干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者就是现在媒体最关注的北京申奥期间,时任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先生在投票策略与选举国际奥委会主席等问题上与体育总局领导层存在重大分歧。毕竟从1980年代的中国女排功勋教练起步,擢升国家体育副主任,再到执掌体育总局的“官位”人。可以说他是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在国际上破局到攀登巅峰过程的亲历者,最重要的带头人,亦是举国体制的体育从正向激励国家的民众的精神产出者,到试水市场化、回归体育运动主旨、种种体制积弊引起社会各界反思这个过程中最有发言权的人。

  当然,书出来之后肯定有各种沸沸扬扬的声音,比如这几天很多媒体都在炒北京奥林匹克促进会的一个声明。这个声明指责《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有三大罪状。但怎么泄露国家机密、怎么损害国家形象、怎么侵犯何振梁名誉权等等一系列姑且不论,什么都是摆事实讲道理,关键是很多事实我们的确不明真相。反正那个奥林匹克促进会,也就是一个何振梁都父子店儿,传其儿子是在这管着印把子。当然,还是开头的那句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可尽信其有也不可尽信其无,我们也同样并不能过多的要求袁伟民这样一个成长、受益于既有体育管理体制的人,这样一个职业运动员、教练员出身的人,去“越界”反批举国体制本身。可见真实的身份和所谓的纰漏,也是事实也是炒作,看来真的什么都不能特当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