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师大学生自杀分析与全国建议


清华北师大学生自杀分析与全国建议

作者:任亚东

                                  

北京晨报11月16日报道 

    直到昨天,清华大学论坛仍然在为一个逝去的灵魂哀悼。11月14日晚上9点30分,一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三女生从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四层坠下,随后死亡。据了解,从一年前开始,她的博客签名就只有一个词“DIE(死亡)”。对于是否自己跳楼等情况,学校表示警方仍在调查中。

京华时报12月6日报道

昨天凌晨5点20分左右北师大一名研一女生从宿舍楼坠亡。学生称,这名女生是跳楼自杀。事发后,女生所在的资源学院将女生的同学紧急召集起来谈心安抚 

    任亚东心理分析:

    在清华大学自杀女生的BBS上,该女生在今年5月还曾为汶川大地震无偿献血,在校内网上,该女生的博客上显示,她中学毕业于北京,还有一张低头微笑的头像(图二)。许多同学在这里表示哀悼和祝福:“希望你走的时候,也是像头像里那样,一脸的安详。”在该女生博客里一些日志述说着她的悲伤和孤独,还提到过想自杀。她签名从2007年11月18日凌晨2点45分开始就是DIE(死亡),但现在才被人注意到。之前该女生博客的点击率只有1000多,出事后,仅仅一天迅速飙升到25000多,还有许多人送上祝福的话语和礼物。“好像一下子变得很多人关注,但是,一切都晚了吧。” 清华大学自杀女生的种种行为和症状怀疑该女生得了“抑郁症”,长期的压力让女生生活在痛苦中,曾经想过自杀,挣扎过,矛盾心理长期斗争,最后选择从“利他型自杀”、“利己型自杀”“宿命型自杀”选择了一种自我解脱的自杀。

 

 

                  

 

 

          坠楼现场                                该女生校内网页面访问受限

 

    2003年至今本人(任亚东)对大学生自杀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自杀情况如下:

  2003年12月6日 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面带微笑

  2004年4月16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 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2004年7月15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能歌善舞大二女生中午从宿舍楼九层一跃而下

  2004年7月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付新彬跳楼自杀

  2004年8月30日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

  2004年9月15日 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新生教学楼跳楼自杀

  2004年9月22日 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是否自杀尚无定论

  2004年11月7日 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4年11月11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4年4月16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 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6月15日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付XX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2004年7月15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层跳楼身亡

  2004年8月30日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

  2004年9月15日 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一新生在教学楼跳楼自杀

  2004年9月22日 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2004年11月7日 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4年11月11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4年12月19日 中国矿业大学 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

  2004年12月30日 北京地区自杀死亡的学生上升为19人

  2005年1月11日 河北工业大学一女生跳楼自尽

  2005年2月18日 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3月9日 兰溪籍浙大学生在金华某学院跳楼自杀

  2005年4月7日 江苏大学大一男生跳楼自杀

  2005年4月23日 北京大学一女生在理科2号楼跳楼

  2005年 5月3日 紫竹院南路4号院内一来京找工作的女大学生从五楼跳下身亡

  2005年5月7日 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跳楼身亡

  2005年5月13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张金金在成都双流机场跳天桥自杀

  2005年5月20日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18岁学生先割腕后从11号楼的10层跳下

  2005年5月23日 四点左右南昌大学有人跳楼自杀

  2005年6月4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

  2005年6月4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自学生公寓4层跳下

  2005年6月18日 武昌某大学分校食堂四楼跳楼身亡

  2005年9月9日 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一周新生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

  2005年10月23日 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秦绪海从学校第三教学楼7层楼顶坠下,在二炮总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2005年10月24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北区19栋有人跳楼死亡

  2005年12月5日 中山大学又有一个女生跳楼自杀

  2005年12月15日 从今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北京高校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

  2005年12月16日 傍晚,西安东郊某学院一男生从宿舍六楼跳下,当场死亡

  2005年12月17日 西安交大从今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倒下了八个

    2005年12月17日 今年半年河北大学倒下了10几个

    2006年06月14日清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宋小阳迷恋网络世界,三国、魔兽争霸等网络游戏,父亲不远千里,四次来京劝慰。在极度绝望中在饮料中下了安眠药,乘儿子昏迷时将他送到网络成瘾中心“戒毒”,医生诊断他为“重度网络成瘾患者”。就在入院当晚,学生打碎了屋顶灯管,用玻璃碎片割破了手腕自杀……

    2006年10月31日  上午9点40左右,一名男子从福建泉州市中营学院7层楼的学生公寓A幢坠下身亡。警方从死者身上搜出一封遗书,并查明死者为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洪乾坤。

    2008年11月14日 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名大三女生从教学楼4楼坠下死亡。

2008年12月5日凌晨5点20分左右北师大一名研一女生从宿舍楼坠亡。学生称,这名女生是跳楼自杀。事发后,女生所在的资源学院将女生的同学紧急召集起来谈心安抚

    

    综合以上信息,本人(任亚东)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调查分析建议如下:

    一、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健康下的定义和新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成立的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这三项标准具体化为:一是没有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二是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三是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以后又有人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加上一项道德上的完满,即四个完满。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如下: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形势严峻

    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2005年05月21日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程小龙和刘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两个星期的时间设计问卷,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最终收回189份。在有效问卷中有近1/3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自杀念头。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三、促成大学生心理失衡的多种因素

  任亚东专家分析:躯体疾患、学习压力、就业苦恼、情感问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外部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是主要原因。

  全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过学习压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也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家长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其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大学生角色转换与适应问题大多出现在新生,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学生成了应试机器,其他的各种需要被压抑到最低点,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的是人格塑造的缺陷与心理适应能力的欠缺。由于大学生中利益占有与分享不均衡的出现,导致他们心理失衡,而调节不成功导致心理严重失衡,轻则出现精神异常、精神疾病,重则出现自杀、犯罪倾向等重大心理问题。

  四、建议全国高校应建立自杀或心理预警机制

  任亚东专家呼吁,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长远举措,还要建立心理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建议全国高校要着手建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个集普查、测量、咨询、跟踪、干预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机制初步形成。
 

   五、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1.焦虑是大学生对当前或预感到的事件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兼有恐惧的消极情绪状态。

  2.冷漠是大学生遇到事件后的一种反应。


  3.狭隘是大学生受到委屈或遭到贬抑后,思想上产生“死结”,常常为一些小的事件而烦恼,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万事计较。

  4.狂妄自大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等。

  5. 自卑是大学生丧失信心、胆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六、应用科学标准检测学生心理健康

  标准1.大学生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标准2. 大学生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标准3. 大学生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标准4. 大学生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标准5. 大学生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标准6. 大学生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标准7. 大学生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信息来源:任亚东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