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附中副校长王金战,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卓越校长(局长)峰会上,“炮轰”中国教育体制,抨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疾,称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逼着“牛”和“马”赛跑。(来源自新华网)
王校长向来被称作“中国高考战神”,有媒体报道在他曾经带过的一个班里,总共49人,就有三十多考上清华北大,还有十来个去了剑桥牛津,做出的成绩令人咋舌。所以在他嘴里发出这番言论,让世人也好对教育所存有的问题“为之一振”。
但是,为之一振之后呢?王校长所谓的“炮轰”,其实全天下人都不是不知道——所谓的牛马论,在他看来,就是他把“好学生”、“坏学生”比作“马”、“牛”。 于是“马和牛赛跑,牛肯定输,但这不能够证明牛的无能,而是安排这种比赛的人的无能。教育者们只看到马的速度,却没有看到牛的力量。”用比喻来暗讽当然可以使现象的展示更为生动,而实质上也就是“唯分数论”的形象说法。
抨击“唯分数论”,显然在王校长前的很长时间内就被高度关注了,国人使用了一切能够想到的办法来解决。诸如“减负”、“素质教育”、“高考改革”,希求从最初级的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能够摆脱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传统标准,而这个愿望显然是破灭了,无他,仅仅凭王校长在今天的大声疾呼和猛烈抨击,我们就能感觉到曾经的枷锁还紧紧套在教育体制的身体上,并没有松动的痕迹。
这的确很有趣,如果说我们的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化管理导致了对社会需求的后知后觉,那么我们这些长期处于教育一线的校长们怎么也是如此行事呢?至少,对于王校长这个被誉为“战神”的人来说,他仍旧会先验的区分“好学生、坏学生”,而他被人们所夸赞的功绩却正好是“让很多学生考上了大学”。这也的确很有讽刺意义,一个以教育如何高考获得高分获得成功和认可的人,如今也说以分数和成绩来衡量学生是教育的悲哀。
所以,我们必须悲哀的承认,在我们的社会观念里,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思维看来在可预期的将来并不能得以改变。这不是迷信似的算命或者决疑,社会中最难改变的就是观念,无论用什么制度重视素质淡化成绩,只要观念存在一天,那么这些制度的功效就永远不能真正依附在从教师、家长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思维里。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昨天央视才披露了教育潜规则,今天咱们就开始换一种潜规则的叫法;昨天才停了奥数,今天就会冒出“希望杯”。就这样,重复着政策与对策的“躲猫猫”。
这当然也不是悲观主义,认为观念不除,制度不兴,教育就不能盛。实际上,观念这种主观范畴内的东西,是最不容易被改换或者废除的。但是,大众的观念如此,教育先行者却不能随大流而湮没。正如改革社会制度的过程,总会需要引领潮流的先驱。在教育的领域,这些角色需要教师、家长包括王校长在内的处于一线的人们来扮演。光是几句全天下人皆知只是无可奈何的“炮轰”,也应该在适时的时候稍微转变成一点实际的行动。这样,中国的教育才不会仅仅在弊病的称呼上偷换着概念而制度上纹丝不动,中国的教育也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