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北京人”的寒心----搜索年代的生活史(98)


 

 “非北京人”的寒心----搜索年代的生活史(98) 

  (关键词由国内外主要搜索引擎数据汇总)

        (10月26日-11月8日)

 

 

北大医院非法行医

11月3日晚,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播出了一个惊人报道,另无数观众在那一夜看得心惊肉跳。报道称北大教授熊卓为于2006年1月在自己供职的北大医院治疗腰疼,术后第7天死亡。随后他的丈夫发现,负责抢救的三名主治医生竟是无行医资格的北大医学院学生,遂将医院诉至法院。在电视报道中,记者对医院进行了暗访,显示医学生无证上岗问题确实存在。

此事将长期在中国公众中存在的对医院的不信任推向新的高潮,在巨大压力下,医院方面对此迅速予以否认。而卫生部随后在11月10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医院予以支持,表示对央视的报道与卫生部“沟通不到位”感到遗憾。希望今后“避免出现这样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并提出社会对医学生的学习实践应予以支持。

不过,很多人对以生命为代价的医学实践仍表示不满,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医疗进步”未变代价太大。而央视选择在二审开庭的前一天播出这则批评报道,在那些持媒体影响司法公正的人士看来,也显然不是一个最佳时机。

 

 

 

天价捞尸

因为一起救人事件,湖北省荆州市陷入了一种复杂的情绪中。

10月24日,14位大学生勇敢地在当地下水救人,最终令3位年轻的长江大学在校生遇难。就在当地各界隆重悼念逝者,弘扬道德模范时。他们发现与此同时,一个名叫“八凌“的打捞公司令他们蒙羞,这个公司除了收取36300元的天价打捞费,还乘机向师生索要烟和矿泉水钱。

11月7日,荆州市政府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通报说,调查组认定荆州市总经理陈波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拘留15天,并处1000元罚款。

不过公众似乎并不打算就此结束追问,除了质疑处罚从轻,他们希望以现场警察为代表的政府方面自咎其失职行为。

 

 

 

钱学森追悼会

10月31日,98岁的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他大概是中国当代最受公众尊重的科学家。

在 11月6日,中国几乎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从全国各地自发而来的悼念者汇聚八宝山,为钱学森送行。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咨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31个省、区、市33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7%的人关注钱学森去世的消息,而88.8%的人认为,这位科学家身上最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是“爱国”。

在动荡而充满对抗的1950年代,钱学森克服阻碍回来新的中国,随后在导弹、核武器、航天等方面为中国的一系列突破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而这些领域的成绩被那时多数的中国人认为是保卫自己和最具民族自豪感的东西。

 

 

 

侯耀华虚假广告

不温不火的明星侯耀华最近因为自己代言的广告而成为各界口诛笔伐的对象。11月1日,中国广告协会点名通报他代言的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10项广告违规,未经批准使用演员做主持,含有使用专家、患者、消费者的名义、形象做证明等违法内容。

消息发出后,侯耀华曾对媒体含糊表示否认,不过随后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通过律师向媒体道歉:“经过初步核实,查明10个广告均是侯耀华所做的,因此侯耀华公开发表道歉信,希望能得到公众原谅。”

显然,很多网友对这种敷衍式的轻描淡写道歉表示不满,侯耀华被称为“侯药华”的讥讽也大概将要保留一段时间。

 

 

 

甲流 疫苗

在甲型H1N1流感于冬季全球爆发之际,中国加速了向公众接种疫苗的速度。北京作为首都和重灾区照例首先受到照顾,在服务窗口行业、公务员等人群优先接种后,官方宣布自11月16日开始,北京所有市民可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此举被众多非北京户籍的北京居住者批评为有失公平,有网民在新浪网留言说,“除户籍人口外,北京的500万流动人口难道就不需要免疫保护吗?”

对此,北京市卫生局随后回应说,北京将未来视疫情形势发展,考虑推进在京的外来人口接种甲型流感疫苗,而并非完全排除非京籍市民。

不过已经事实的北京户籍防疫办法还是让很多长期在北京的“非北京人”,在这个冬天感到有点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