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城遗址范围西小屯、东涧沟拆迁、新建涉及“大遗址保护”及地下文物保护问题


 

周王城遗址范围西小屯、东涧沟拆迁、新建需特别注意地下文物

   《吕氏春秋•慎势》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周武王伐商胜利后,就曾就定都的事与姜太公商议,决定王都定在洛邑。《逸周书》记:“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望过于三涂,北瞻望于有河。”

   周武王为建周的都城而夜不能寐《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至于周,自夜不能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殷……灭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
 
   都城选址,必事先占卜。周人营建都城洛邑,也是事先让召公占卜,周公复卜

《尚书•召诰》记载“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 《尚书洛诰》载:“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怦来以图及献卜。”〈史记• 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如武王之意,即定洛邑为“天保”,“天宝”即王都洛邑也。 《公羊传》:“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
    周武王南望北望顾瞻粤瞻的过程即是武王与太公亲自卜定王都时看地理风水,相中的地方是洛邑,而不是其他地方。
我卜河朔黎水”。
河是黄河,朔,北也。《便读》:“河朔黎水,在今河南卫辉府浚县东北。”此言初卜于此建邑。虽未言所卜之结果,但未于此建都邑,则不吉可知。

"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
涧水、瀍水,并见《禹贡》。《尚书故》云:“食,谓吉兆。”言卜于涧水之东、瀍水之西(皆吉),再卜于瀍水之东亦然,雒地为吉。
   根据《尚书》、《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可知如下事实。一是在洛邑建城选址时,召公先后占卜惟“洛食”,故最后在洛建城。二是洛邑建城选址确定之后,召公将地图及所卜吉兆由使臣献告成王,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三是洛邑建成之后,举行了盛大的祭祀。

  
 天下之中”的洛阳,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史料典籍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不仅表明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肇造发端的标志,而且是繁荣盛世、国富民强的象征。洛阳是“中国”一词的发源地。周武王开创周王朝的初期,他知道洛阳早在夏商时期就是天下的中心。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载“唯王初迁宅于成周.....福自天.....余其宅此中国 ”,说的“成周”就是洛阳,也是“中国”一词最早的青铜铭文真实记录。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全文如下(标点是新加的)
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秉武王礼 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口(周)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大意是说,成王继承王位不久,便开始营建成周,还秉照武王的礼,福来自天,祭祀就从天室开始。四月丙戊,成王在京室诰训“宗小子”们说:“过去你们的父亲能为文王效劳。文王接受了大命,武王战胜了‘大邑商’,就问天卜告,说,‘我要住在中央地区(宅此中国),从这里来管理民众’。你们或者还是小子,没有知识,要学习周公的样子,有功劳于天下,完成使命,敬受享祀。王是有恭德,能够顺心的”。王的诰训讲完后,何被赏赐贝三十串,用来做□(周)公的祭器。这时是成王五年。
  何尊铭文证实了武王克商后向天祭告以及成王、周公营建洛邑成周京室的重大事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这一重要史实。
    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中国人应该记住,洛阳人更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青铜铭文,就是用青铜铸造出的宝贵历史,除了印证史籍或弥补史籍的不足外,它们又代表着真实、诚信,代表着久远,代表着不朽。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拓片):  

    其间,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由周、召二公联合执政,史称“共和”。后来周幽王为换取美人褒氏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导致幽王被杀,周幽王的儿子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阳,从这一年算起史家称“东周”。
    此前的周朝历史为什么不明确,是因为当时周王朝档案馆所有历史典籍,在老子管理时,尽被“王子朝”席卷一空奔楚而去,下落不明。西周及西周前的历史,很多是后人凭某些人口述之语“编的”,例如《左传》、《春秋》、《国语》等等。

   西工区西小屯、东涧沟一带正是“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的上佳吉地,在洛阳周王城遗址范围,拆迁、新建时,需特别注意地下文物,不要忘了“天子驾六”的教训。

   周王朝从公元前1046年定洛阳为王都,到公元前249年东周被秦灭,历时约800余年。历史文献明确记载洛邑是武王确定的周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周公复卜居九鼎的“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应是西周王城,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均据此。但洛阳五大都城遗址中,目前只有“东周王城”。“成周”定位于现在的“汉魏故城”,与出土文物〈何尊〉记载的“王在成周”明显不符,因为何尊所记之王,是周成王,应是在“如武王之意”的周王城。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葬在哪里?缺乏史料和考古实证。
   据《后汉书》、《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记载:葬于洛阳的周天子有东周的周景王、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共十余代周天子。 东周享国515年,历25王。就算周山四陵与桓王陵是天子之墓(当时陵寝“不封不树”,现在也没有考古佐证,这5个天子墓是大可疑问的),再加上金村8陵,还该有12位(甚至是17位)天子“下落不明”,其中包括由西周东迁到洛阳的第一个周天子平王。 这些周天子应该安息在周王城的城池范围以内.
   2002年10月,“天子驾六”在洛阳周王陵遗址发现,先后共发掘出土了397座墓葬,18座车马坑,特别是发掘出土的“天子驾六”车马坑,给古书记载的只有天子凤辇才有六驾之说提供了实物证据。这一发现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里程碑,举世无双。洛阳周王陵遗址发现“天子驾六”,及现在建造“周公”新雕塑一带。这个 “天子驾六的车马坑”四周,考古发现的大型“王级”大墓有多座。像洛阳工商银行大厦地底下10余米深处,就发现有大型古墓,出土的文物价值连城。附近洛阳二十七中发现的“天子级王墓”,据说比“天子驾六”规格更高,但却被新盖的住宅楼强行压住。
  由于城市叠压,洛阳市政府、西工邮政局、百货大楼、洛阳酒家、工商银行这一中心区压住了太多东周王陵的“天子墓。 北起洛阳火车站南到洛阳市政府再到体育场;东起洛阳玻璃厂西到王城路,这一片应是东周天子的王陵区。在过去的所有文献中,只把此区域记载为“周王城”,而从来没有把此区域记载为“周王陵”。过去所说的洛阳金村被盗掘的几个大墓是周王墓,其实早已有文献考证出那是韩王墓群.还有周山上的三个大墓,也说是周王墓,但并没有确凿真凭实据来证明是那三个墓确实是周王的。所有的历史书,教课书,宣传册净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如果不是“天子驾六的车马坑”的“偶然发现”,恐怕这个神秘的东“周王陵”还不知要在地下沉寂多少年?
   洛阳二十七中发现有“天子级王墓”,但没有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复查就压住了,究竟是谁的陵墓?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帮助周武王灭了商,并按周武王的意思营建洛邑是功不可没的。但周公建洛邑前反复卜看风水,确定“涧水东湹水西惟洛食。”就是后来所说的“周王城”范围。这块“风水宝地”,一直到800年周朝灭亡,文献上一直说是王城,但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的铭文中,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王城的重要历史事件,而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周公所定的“湹水东亦惟洛食”的“成周”,直到“天子驾六”被发现,从来无人说这一带是“周王陵”。除了汉代有过建“河南城”的记录,后来历代宫城建设大部均选在“王城”东部,不超越周公确定“涧水东湹水西惟洛食。”的“周王城”范围,甚至新中国规划新洛阳,也限定涧水西。周公卜定的“涧水东湹水西惟洛食。”是中原洛水之阳的“灵魂圣地”。
     2000年,洛阳市洛阳市二十七中基建项目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座墓室呈字形、有4条墓道的大墓及一座墓室为方形、有2条墓道的字形大墓。另外,在字形墓的东北角还发现并列陪葬的车坑、马坑,它们相隔仅1米。
  安阳殷墟发现过“亞”字形、“中”字形大墓,必为天子之墓,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墓只是个“甲”字形墓室,而出土1928件随葬品的妇好墓只是个竖井,没有墓道。
  “亞”字形、“中”字形大墓在洛阳考古史上前所未见,金村天子墓是1条墓道的字形墓。从形制上说,字形墓比字形墓低两个档次、比字形墓低一个档次。
  在二十七中“亞”字形大墓中,还出土一尊高0.4米、口径0.45米,内壁铸有王作宝彝铭文的青铜器,王作是天子用器的标志。
  基建现场马骨遍地,“出土的马骨都被他们丢了。”这是洛阳市二十七中一个老大妈说的话。  
洛阳市二十七中操场的北边,是一座7层高的家属楼,该楼就坐落在深约10米的字形大墓上。该墓在发掘时发现有8个盗洞,盗贼在墓室内挖了一圈,但还是在一个角落里给我们留下了能够断定其为天子墓的王作宝彝等器物,其字形墓室结构与4条墓道,也基本完好。
  但挖土机轰隆而下,掘出的是7层高楼需要的基础,一下就让这个字形大墓在人类历史上消失了。

下图,西小屯(小屯)、东涧沟(东干沟)位置图

     但西小屯、东涧沟拆迁、新建是为商业目的,所谓“大遗址保护”云云,空喊喊口号而已。请看

http://bbs.dahe.cn/bbs/thread-1499157-2-2.html

原帖由 HDQHSSC 于 2009-10-7 21:59 发表
建好商业中心造福人民比保护一些价值不高的文物意义更大,除非发现惊动全球的宝贵文物。
=====================
   
上述观念在洛阳长期存在.当年某中学在周王城遗址范围内盖楼,挖出某周王大墓,五十多匹马,马的骨头乱扔一地,还有刻有"王作"铭文的青铜鼎.就是因被认为"价值不高"而被毁弃盖起现代住宅楼.后来的天子驾六还没有此墓规格高,建成了"天子驾六博物馆",价值不可估量,最起码这些文物真实显示出洛阳历史的厚重.但那些毁古墓建的楼有这些作用吗?
有钱在哪里都可以建起高楼,但有多少钱却无法造不出,买不来历史的真实与厚重.

 

 

  据洛阳市有关领导和安置办法称,多次拆迁都市村庄的上海龙升公司进驻洛阳,负责西工区西小屯、东涧沟村开发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开发占地面积368亩,总拆迁面积4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总商业面积35万平方米,总安置费用7000-8000万人民币丝毫没有提到周王城遗址范围内拆迁、新建所涉及的“大遗址保护”及地下文物保护问题

   据称:上海龙升公司在郑州成功的拆迁开发了燕庄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上海龙升公司和河南置业有限公司是不是一个公司,在网上没有上海龙升公司的资料  
     洛阳市领导郭洪昌、尚朝阳、胡广坤、杨玉龙、史秉锐、李良龙、陈卫平、谭建忠,上海升龙投资公司董事长林亿及张世敏、陈淑欣、王耀斌、杨志立、孙延文、杨志新等西工区有关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政府对拆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区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指挥长。
为了加强工作,指挥部从区属各单位抽调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和业务精干的工作人员,成立了多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入户、协调、兑付、宣传、安全稳定、复核和拆除工作。拆迁过程中出动多台宣传车,印制6万余份宣传材料,悬挂500多幅条幅,形成强大的政治攻势。 拆迁实施中首先以村集体房屋拆除和村干部、党员带头搬迁为突破口,条件成熟一户拆迁一户。区公、检、法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安全稳定工作组,全面掌控村民思想动态,及时处理信访稳定问题,对煽动、串联、闹事者严密盯防,依法严厉惩处。 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由村以民主形式确定,是平安拆迁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