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地讲,这篇文章应该不能算是在创业板第一批企业上市的前一夜完成的,因为开始写的时候距离10月30号零点只有不到十五分钟。并且我可以确信,完成的时候,肯定是在10月30号,他还是一片又跨度、有纪念意义的文字。(0:00)
出于习惯,出于理性的必要,认为自己是需要写点什么,几年一些这个特别的日子。
10月23号14时25分,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深圳共同为创业板揭牌,宣告了中国创业板的正式诞生。
10月30号,中国创业板第一批上市28家上市企业挂牌上市,创业板正式走进普通股民的生活。
1998年,一个民主党派的中央(好像是成思危所在的政党)以一号文的形式在两会上提出关于创办创业板的一号提案,历经十多年的等待和曲折沉浮,创业板终于呱呱坠地,并且与我们密切接触。
且不论一时之间,中国的媒体如何鼓吹创业板: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培育中国微软的温床、为风险投资提供新的退出渠道激活民间资本,凡此等等;也不论行业人士、评论人提出何种质疑:如何摆脱“行政市”、如何避免新一轮的政绩工程和利益输送、是否真的在鼓励创新以完成创业板其历史使命,是否可以摆脱和主板、中小板一样被炒作的命运、上市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所处领域是否合适、如何解释不可思议的高市盈率而使企业的发展潜力投资殆尽,这些都是创业板尚未经历实践的检验所避免不了的无聊的争论与考证。
就像中国的3G一样,无论如何鼓吹、如何质疑、如何在一切没有明了之前强奸民意(老百姓谁真的理解3G的实际影响,都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罢了,舆论引导换一个称呼就是强奸民意),创业板毕竟是来了,不管将来能怎么样,毕竟是有了,有了就会有想象空间。
有总比没有强。只要创业板能扶持哪怕是一小部分创新型的企业发展起来,只要创业板能带动哪怕是一个极小的行业发展起来,创业板就是有价值的。在目前的中国搞创业板,是好事情,至少是有了,有了可以期待的东西,但是,现在,真的看不懂。
真真正发展、要真正持续做下去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还是到香港创业板或者纳斯达克去上市吧,在中国,是很难和所谓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投资者打交道的。
在2007年第一次接触风险投资的时候开始关注创业板,但是翻来覆去还是媒体的那些东西,又对金融和股市不是很了解,所以对创业板也是一知半解,即使是后来参加一次头脑风暴关于创业板的节目,也没找到感觉。但是直觉告诉我:就那回事,持谨慎乐观态度。
持续关注中。
谨以此文为中国创业板的实质性启动和第一批上市的28家企业祝福!
写在创业板第一批企业上市的前夜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