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关村创新网络建设


     2009年10月27日下午2点,我去翠宫饭店荟萃厅参加了“中关村创新能力建设研讨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李佐军、科技部政策法规司综合政策处处长苏靖、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处长孙晓峰、北京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梅松、原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赵慕兰、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王小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孙福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项目总监陈新,大家就“如何实现建设中关村具有全球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中心的目标”进行了深入探讨,各抒己见。我在会上发了言,主要谈了四个观点:

     第一,关于区域创新网络。我认为,中关村管委会在创新方面所作的核心工作不是创新能力建设,而是创新体系建设,或创新网络建设。中关村的区域创新网络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和潜力的区域创新网络。现在国家搞自主创新,就是以这个网络为试验点。我之所以这样说,就是要防止进行创新能力建设而做国家投资或科技项目投资。中关村的核心是让资源更活化,让网络关系更发达。

     第二,中关村在创新方面的核心工作是促进技术转移。改革开放30年了,中关村在技术转移方面可以说有很深的推动,但是理论创新做得很不好,技术市场基本上都是采用政府的管理方法。改革开放之后,有四大市场,即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方面,可以说,我国已经搞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资本市场现在已经有非常大的不同,做得已经很好了,比如创业板的出现、上市等。中国经济的很多变化也和资本市场有关系。人才市场方面,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已经不再等着国家分配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推进。土地市场方面,近些年实行的“招、牌、挂”已经大大推进了,在土地私有买卖方面却未能推进。技术市场方面,可以说技术市场是这四个市场中最落后的,基本上都是政府在管理,在理论上也没有什么推进。究竟什么是技术市场?说不清楚。每个市场都有一套说法,而技术市场却没有什么说法,即便有,也只是政治说法。中关村管委会在理论创新上要有突破。从理论上讲,技术市场是典型的非对称市场、不确定性市场,而且关于这个市场的研究也非常少,它的上家、下家都是不确定的,都是靠契约来锁定的。现在所谓的自主创新,如果技术市场不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就无法创新,中关村的自主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关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园区。现在中关村在创建世界一流园区,中关村的大学也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两件事情没有匹配起来。如果把这两件事匹配起来,对中关村将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希望中关村把这两件事抓起来,要和大学做好对接。

     第四,要抓好研发产业的业态创新。这20年来,跨国公司、外地的大公司研发机构不断进驻中关村,可以说,中关村聚集了几乎中国所有的大公司、研发公司和高技术公司。最近,中关村又出现了研发产业,有很多创业企业就是搞研发的,比如生物研发、软件研发等很多领域的研发。总之,跨国公司研发、大企业研发和研发产业可能都是中关村将来要抓的事情,再往下才应该抓产业联盟和开放试验室。


 

我的相关日志:
2009-10-28 | 拢硅谷人脉 聚中关村仙气
2009-10-14 | 科幻——高科技产业的必由之路
2009-10-12 | 对硅谷模式的新看法
2009-10-09 | 贵在民有
2009-10-06 | 要着力提高民间智库的影响力
2009-10-03 | 自主创新之路
2009-09-30 | 物联网时代,“中国制造”的良机
2009-09-28 | 粤港澳经济圈将成为“亚太枢纽”
2009-09-23 | “十二五”产业规划应更重战略性
2009-09-16 | 与陈庆振谈民营科技企业
2009-07-22 | 我看“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
2009-07-19 | 由“精密院”模式到创新型园区建设
2009-07-01 | 用商业模式改变世界
2009-05-26 | 我对自主创新的理解
2009-04-18 | 寻找全球新兴的科技创新中心
2009-04-08 | 重视技术创新 推动花卉产业壮大发展
2009-03-30 | 硅谷与中关村的三螺旋创新模式比较
2009-03-20 | 将中关村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
2009-10-19 | 企业科技管理中的“最低信息量”
2009-05-07 | 高新企业认定,忽视了创业企业的价值
2009-06-01 | 十二五期间中国应向规制型政府转型
2009-04-29 | 改革开放是要把政府打造成有限政府
2008-08-29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九)
2008-08-06 | 反垄断与自主创新
2008-06-17 | 与余红艺副市长对话——如何打造宁波高新区的特色
2008-06-16 | 对话安徽自主创新
2008-06-13 | 思想解放是合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