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从台上看到了幕后


    

我们终于从台上看到了幕后
廖德凯

    金秋十月是一个属于体育的月份,许多大幕拉开或落下,观众能看到的是舞台上的演出,对于幕后的故事如何,则需要“相关人士”报料,最多不过能从场面上进行极为有限的猜度。最近大家最爱猜的是“假球”,中超冠军归属与降级名额的纠缠,让“假球”之说在场上场下燃烧,不过,在台面上实在是不容易找到什么把柄。但是,一场全运会的篮球比赛,却让我们终于可以直接从赛场上看到幕后的东西,很有价值的比赛啊。
    24日,上海队在最后时刻有机会取胜却连续四罚不进,而湖北队球员则将球投入自家球篮,引得在场观众嘘声四起(10月25日全国各大报纸)。究其原因,是上海队在此场比赛中必须赢5分以上才能挤掉对手才能进入八强,而当时比分胶着,上海队想进入加时,湖北队则想在常规时间结束比赛,小输当赢!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两队的表现绝对是战略级的战术部署,这首先是比赛的规则所致,没什么好说。如果是职业队在职业比赛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且是为了自己的比赛利益而出现这种情况,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多进自家篮筐的一球被指责职业道德问题。但是,全运会不是职业比赛,而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公益活动,虽然现在的全运会被加入了许多商业和职业因素,但改变不了其公益性质。代表各代表团参赛的队伍,其承载的就不仅仅是比赛的胜负,还包括了社会责任。有人在前几天评论说,功利化的全运会取消又何妨,颇有同感,全运会巨大的投入与收获的东西严重不成比例,除了能在全国体制中到国际赛场上为中国长长脸,实在没太大的意义,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才是正道。
    算了,这也不是我真正想说的,就此打住。我真正想说的问题是:在比赛利益的面前(准确地说还是经济利益),目前的许多体育竞赛活动都已经打上了功利的烙印,这本身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体育职业道德的沦丧,已经把赛场变成了功利场。比赛规则可以限定比赛的胜负,但无法限定(或者说无可操作性)职业道德的输赢。为了利益,对于竞赛者来说,就在于如何在比赛的明规则下,寻找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切入方式,这是在一场“非职业”的公益比赛中我们能够一眼看到的东西。
    其实,对于球迷来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把赛场当成娱乐场,把比赛当成表演,其实也是一种休闲消遣的好方式。但是,千万不要太投入了,太投入了容易陷入其中,想不通、看不透,一钻牛角尖受伤害的只会是自己,对你所投入感情的球队没任何作用。球队一般都会说:“一切为了球迷”,我是相信这句话的,因为没有“迷”所有的利益都是空话;但球迷千万不要“一切为了球队”,你和球队之间就是个买票看表演的问题,对方表演得怎么样大可品评,但不要超越了作为一个观众的“境界”。如果真爱体育、真想健康,每天球场上的五分钟,保证效果更好,更能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魄来维护世界和平、拯救人类、造福子孙、幸福家庭。幕后的“那些事儿”,作为一个“局外人”就不要太认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