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复旦大学 新旧校歌 说起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从复旦新旧校歌说起

 

老校歌体现了现代大学精神,具有旺盛顽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新校歌迷失现代大学精神,空洞苍白,套话连篇,陈词滥调盛行



 

    1925年,由现代著名白话诗人刘大白作词,丰子恺谱曲,创作了复旦大学校歌,此为复旦老校歌,歌词为: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1988年,复旦大学组织力量创作了新校歌,写了新词,谱了新曲,以替代老校歌。新校歌歌词如下:

 

    你是复旦人,我是复旦人,我们共同拥有新的理想,民族的崛起,人民的富强,未来的历史重任,在我们肩上。刻苦严谨,求实创新,努力前程,为国栋梁,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复旦复旦,日月辉煌。 

    然而,新校歌并不受广大师生喜爱,根本流传不开。2004年11月,正值复旦百年校庆之际,经广大师生强烈呼吁,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顺应民心,作出决议:停用新校歌,重新恢复使用1925年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谱曲的老校歌。消息传出,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好评如潮。 

    为什么一首老校歌具有如此旺盛顽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而新校歌却如此苍白脆弱速朽呢?何况不只是复旦校歌如此,这几乎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大学也曾经废弃老校歌,改创新校歌,但鲜有成功的例子,最后,还是老校歌战胜新校歌,为莘莘学子所欣喜传唱。 

    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已有一些有识之士从新老校歌歌词中反映出的高下不同的文字风格、个性特色、人文底蕴、历史传统、学术境界诸方面进行剖析,探求原因,使人很受启发。但窃以为这些还多是属于技术、枝节和皮毛方面的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则是迷失了现代大学精神,因而不管怎样努力修饰也无济于事。

 

    以复旦校歌来说,老校歌中唱得是何等响亮啊:“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这就是最重要的现代大学精神的体现,复旦老校歌能有这样鲜明自觉的意识,怎么不魅力四射呢?由于受历史局限,在中国最早期的一些大学校歌中,有的尚带有较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许多校歌开始张扬民主、科学精神,极力倡导思想和学术自由,这意味着对传统价值的反叛和对现代价值的接受,体现出和世界先进大学一致的现代大学精神。复旦老校歌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 

    而新校歌恰恰丢弃了这一精华,用一些空洞而苍白的套话来替换,如果去掉歌词中的学校名称,改换成其他任何一所大学(或中学),这些套话几乎都适用,说是其他学校的校歌也完全可以,如此套话连篇,陈词滥调盛行,怎么可能有生命力呢?

 

(作者:耿法;来源:《今晚报》2009-10-19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