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以肯定中国经济已经强有力反弹,但是,“把目前的反弹归结为复苏,我还是有保留的。”
10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经济格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反弹不能等同于复苏。“经济复苏是一个周期的、长期的发展趋势。”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明年经济仍将企稳回升,不过,与今年不同,(政策)将更加注重调结构,更加注重拓展市场空间,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他承认,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但是,仍不稳固、不平衡、不确定。
姚景源指出,未来需要更加发挥中小企业活力,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他举例称,过剩产能不可能是民营企业导致的,它们会根据市场供需来自我调节。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预测,中国GDP在2009年下半年将持续上升,预期2009年全年GDP增长8.17%,2010年增长8.41%。
与会专家中,对能否判定中国经济已复苏持保留态度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他认为,目前的反弹是“政策性”反弹,未来需要“市场性”反弹。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认为,中国是这场危机的大赢家,但是,仅是暂时的大赢家。他指出,未来中国能否成为永久大赢家,取决于中国能否高瞻远瞩,抓住后危机时代的机会。
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杜大伟(David Dollar)建议,中国应进一步开放服务行业,并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通过这些政策措施,“中国可以成为消费驱动型国家,经济发展更加健康。”
对于中国刺激政策何时退出,IMF驻华代表费达翰(Tarhan Feyzioglu)建议,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经验,不能在经济尚未明确复苏之前,就退出刺激政策。但是,他也认为,如果中国刺激政策退出晚了,会引发通胀风险。“这是个两难问题。”费达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