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卖地生财像脚气很难根治
很多人对中国的财政土地依赖症很生气,但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些困难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现在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日益增加的财政开支的需求,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危机发生后,需要扩大投资和增加社会福利这段时间内更为紧张。
别看危机时期,各地官员纷纷到发改委跑项目,项目跑来后,配套资金就很难筹集。10月15日左右,由中纪委牵头,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组成的中央检查组,将陆续奔赴各省,重点检查4万亿投资中,中央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幸亏房地产市场在今年3月份好起来,土地市场也在五月份左右逆转,才使得减税还得增加福利还得扩大投资的地方政府日子好过一点。如果没有房地产市场的逆转,4万亿的投资由于没有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谁也不敢保证这些项目不会成为烂尾项目。
即使是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税收增加,现在地方政府无多余财力为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已经成为4万亿投资中,最严峻的问题。报道这个消息的记者得到,尽管中央政府为了让地方配套资金到位,首次提出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投资配套的问题,但是多位地方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此前地方或已经预支了卖地收入用于项目配套,或认为卖地收入也无补于事。也就是说,现在财政吃紧依然很沉重,特别是到了县一级的政府。很显然,只靠土地财政虽然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但真正要解决财政问题,恐怕还需要其他途径来解决,房地产本来已经被社会赋予的功能太多了,大家再都盯着这块肉,恐怕它也不是万能。
这就是我们时代的面临的难题,很多难题,属于时代性问题,要想短期内给予完全化解,真得很难。比如,马克思时代,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很尖锐,那个时代真的很难化解这些矛盾,但随着时代推移,现在的西方这个问题就不是那么尖锐。再比如,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初期最危及到中央政权的是藩镇势力,五代十国中央的皇帝换了一家又一家,后来,宋太祖通过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逐步消除了这些致命伤,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就是外患严重,这是困扰着有宋以来的难题,在宋朝这个问题就是难以解决。有些问题是根治于当时社会基础之内的,就像脚气一样,可以缓解,难以根治。地方政府靠卖地生财也是这样,虽然笔者也很反感卖地生财的极端性做法,比如使劲推高土地,面粉贵了面包势必要涨价。一涨价老百姓就不满,但也许是很克服的时代性难题,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解决三个难题,一个是地方财政来源,一个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一个是如何满足房地产市场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这三个难题哪一个都是刺头,都难以骤然解决。
我们的土地依赖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短期难以克服的难题,如果没有这个办法,谁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解决全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呢?显然是很难找到,除非就是加税,这还是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而且可能更为普遍。除非是裁员,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国家公务员每年都在扩招,今年公务员招收规模也不少,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人把公务员看成唯一的途径。根据去年的数据,2009年公务员报考与招录比例是78:1。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热度持续升温,今年报考的比例很可能会接近100:1。这样的竞争很残酷,招一个人国家一年就得多付出一个人工资和福利。这些都是困扰财政难题。
有人提出这样改那样改,但现实中很难实现,不管怎么改都是要增加财政收入,有些办法增加财政收入会激化矛盾,影响面更大,这就是为什么在现实中为何地方政府齐刷刷地选择了土地财政和多征房地产的税。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就我们的财政缺口那么大,一方面是公务员人多,知道很多还得增加,吃财政饭的太多,现在的官民比越来越严重,不管是26个人养一个人还是198个人养一个人,这比西汉时期1:7945,大多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很快,很多投资是政府主导型的,政府主导就得要钱,现在不是以前,不能直接向银行要钱了,那就得扩大税源,多征税难免激化矛盾。于是,土地财政应运而生。这里我们说,这种现象不一定全是坏的,在现阶段还是利大于弊。
很多人主张废除这一规则,那么多向他征税他又叫起来了,不但不愿意,还要增加福利。这些东西制约着土地财政的变革。谁不知道房价高了老百姓有意见,但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管理层,都清楚地价必然推高房价,然而,事实上我们都看得很清晰,至从房地产市场好起来,金融危机对华冲击变得很小,中国没有像欧美重灾区那样惨,房地产担纲的龙头成功的抵御了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经济也在第二季度实现了反转,银行系统也没出现太多的难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得不再次祭起房地产拉动经济这杆大旗的意义,这杆大旗保证了我们全国老百姓的财产不至于严重缩水,保证了我们的经济速度和就业人数的增加。
当然,我们说最近一些地方土地市场过火了,需要解决。但这些是个案性的处理,不能动全国性的政策,比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是保证我们的经济速度的政策性基础,我们的经济现在已经第三,有人预测明年就差不多超越日本了,超越不超越笔者不敢肯定,但中国经济的确是增长最快的。什么事情没有负面效应呢,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负面效应,就否定它的更大正面效应。至于贪官有多套房子,那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监督制度的问题,这与房地产市场本身没什么直接的关系,需要从那些源头去堵住。
最后,在土地供应日益减少和需求矛盾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要采取增大土地供应的办法来平抑市场。需要遏制的是,以前八竿子都挨不到房地产的央企,越权来囤地,这是比较可怕的事情,搞乱的是整个市场,房地产市场被搞乱了,难免会不殃及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