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庸老者”《一代知青,荒诞政治的牺牲品》一文后,有不少颇有见地、颇受从容欣赏的评论,如:“尝尝当农民的滋味有什么不好?”“知识分子需要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是和农民相互影响、融合的过程。就和当兵一样,有了这样的经历会改变知识分子娇气脆弱的一面。”“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锻炼一段时间,对于培养劳动人民感情,了解中国的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有必要,为此,我感谢当年在农村锻炼的那一段生活。”“那时的知青是现在中国稳定的力量,也是肩负教育下一代的伟大力量。”“知青经历艰苦的环境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是中国社会发展辉煌的部分重要基础。”“毛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是战略性的,长远看意义深远重大。”
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已经对中国的市场经济造成了前所末有的巨大冲击。预计今、明两年,冲击还有可能持续并加重。随着大批企业的压产、减产、关停、倒闭,失业率会持续上升,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今、明两年的大学毕业生如何安置,不仅是众多毕业生及其家长最大的心腹之患,也是国家应该立即考虑对策,并着手妥善排解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近两年,为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政府部门选派部分大学生毕业生到农村去竞选(担任)村官;为解决贫困山区教师短缺问题,团中央也号召大学生毕业生到偏远贫困山区义务支教。虽然相关政策措施都带有较强的区域性局限性,缺乏持续性系统性,虽然担任村官和从事义教的人数在整个大学毕业生中所占比例十分有限,但这些有益尝试同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样,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思考和借鉴。
为尽快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这些政策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却因人为因素大打折扣。至今不知有多少政策被棚架、歪曲和肢解,幕后不知有多少双贪婪的黑手从中揩油谋利。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依然严重滞后,宗族邪恶势力越来越猖獗,各种矛盾纠纷也越来越泛滥。如何截访、拦访、止访、息访,几乎成了基层政府的当务之急和第一要务,成了戴在基层官员头上的紧箍咒。
从近两年局部地区大学生担任村官、义务支教的情况和效果上看,这些措施对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村贫困、落后、不稳定局面还是有益的。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把大批大学毕业生输送到农村的各个岗位上,恐怕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深入细致、全面系统、慎重科学地考察论证,还需要出台一系列完整配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激励性政策和措施。
如今的农村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完全不同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分田到户政策的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除了党支部依然在勉强行使着领导权外,已经找不到其他社会主义成份了。村民自治被政权强行干预、被宗族邪恶势力垄断劫持,已经屡见不鲜。德治对农民近乎对牛弹琴,法治对农村更是鞭长莫及。所以,要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动员、鼓励大批大学毕业生和有识有志之士到农村去,必须首先吃透情况、把握现状。
现在城市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几乎没吃过什么苦,没受过什么委屈,没经历过什么挫折,其觉悟怀操、奋斗意志、适应能力、容忍限度等恐怕都与当年的知青没法比。他们中有不少人对农村缺乏了解,对农民缺乏感情,甚至抱有反感、厌恶、鄙视、抵触情绪;不少人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品质和精神,缺乏应对艰苦生活、适应艰难环境的本领和能力。常言道,“不经风雨,怎得见彩虹?”“吃一堑,长一智”。如果不借经济危机之机,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接受磨练,那么未来如何能担负起兴业、强国、理家的重任与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