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够了,吃不完”
牛年到了,人人都牛起来了。四处一片歌舞升平,八面全是太平景象。这些日子,两岁半的小女儿和我有很多的生活交流,说得最漂亮的话却是:“够了,吃不完”。这一句话,又激起我一再地对饥饿的思考。新春第一天,说这个题目,实在与吉祥无关。老实说,今年一定有人挨饿,可能不是你我,但从全球视野,断然说,忍饥挨饿的人数不会少。
粮食自给有余的国家不多,几个大国的粮食自给率为:澳大利亚237%、加拿大145%、美国128%、法国122%,而德国是87%,日本则只有39%。
以大米而言,出口主要集中在泰国、越南等国家。据联合同粮农组织估计,2007年世界大米国际贸易量约300万吨,泰国为870万吨、越南450万吨、印度为440万吨、美国出口量为330万吨、巴基斯坦300万吨。
亚洲大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1%,亚洲大米消费量占世界大米消费总量的88%。而亚洲的四大大米消费国(中国、印度、印尼、越南)占世界大米消费总量的63%。
中国连续5年粮食丰收,2008年达到一个高峰:52850万吨。今日中国粮食,暂时自给无忧。但是,中国人均土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草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可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长远看,中国粮食问题“无近虑,有远忧”。
我虽是农民的儿子,但18岁前总也吃不饱,当然也从来没有讲究过什么菜,直到今日都丝毫不懂美食,似乎什么都好吃。上大学时,每餐吃饭至少六两,因为六两饭,食堂会用三两的饭筒量两次,觉得比五两不只多出一两。一餐吃八两以上才觉得有点饱,最多的一餐竟然吃下一斤三两。难办的是,没有那么多的饭票,我所就读的师范学校一月只发放29斤饭票,平均一天一斤还缺。偶尔放开吃,是仗着有几个女同学每月都会多出几斤,接济给了我。
今年除夕的年夜饭,我们4口人就做了3个菜,没有遵从“年年有余”的习俗,图的是不浪费心理安宁。小女儿虽然只有30个月大,但拨到她碗里的都会吃完,吃不下就说“够了,吃不完”。饿过饭的我就不免心生欣慰。
上一辈的学者,每每谈起粮食,更会顿生感慨。因为,他们中的多数自己饿过饭,见到饿饭的情形更是多之又多。
年近百岁的北大老教授季羡林先生回忆自己在国外留学吃不饱饭的情形时说:“我和一位德国女士骑自行车下乡,去帮助农民摘苹果。农民送了我一篮子苹果,还有五六斤土豆到了家,把土豆全部煮上,蘸着积存下的白糖,一鼓作气,全吞进肚子,但仍然还没有饱意。”
老教授说,在国外留学,“失掉了饱的感觉,大概有八年之久”,于是总是想到一些作品中描写地狱的饿鬼:《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共有八大地狱。第一大地狱名想,其中有十六小地狱,四名饥。饥地狱里是什么情况呢?饿鬼到了饥饿地狱,狱卒来问:“汝等来此,欲何所求?”报言:“我饿!”狱卒即捉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铁钩钩口使开,以热铁丸着其口中,焦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焦烂。
饿鬼遍地,历史上确实多次出现。远的不说,就说解放战争“狗吃人,人吃狗”的长春。
1948年长春围困战,共军拟采用围城方式拿下长春,将国民党军铁桶般围住,大量市民不免因饥饿而死。9月9日,“林罗刘谭”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说:“饥饿情况越来越严重,饥民便乘夜或与白昼大批蜂涌而出,经我赶回后,群集于敌我警戒线之中间地带,由此饿毙者甚多,仅城东八里堡一带,死亡即约两千。饿民们对我会表不满,怨言特多说:八路见死不救。他们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将婴儿小孩丢了就跑,有的持绳在我岗哨前上吊。”10月24日,南京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的一篇文章《长春国军防守经过》中写道:“据最低的估计,长春四周匪军前线野地里,从六月末到十月初,四个月中,前后堆积男女老少尸骨不下十五万具。”
国民党对城中的军队空投粮食,老虎公园是个空投站。飞机一响,国民党就戒严,老百姓见粮食就抢,国民党就开枪,开枪也抢跑。有的见到粮食就往嘴里抓,什么都不顾了,也忘了,枪打刀扎,就那么抱着粮袋不放。枪打死的,人踩死的,每天都有。以至长春城里,“东西不值钱,钱不值钱,金子不值钱,人不值钱,几个大饼子就领走一个姑娘”。围城的军队想“不给敌人一粒粮食一根草,把长春蒋军困死在城里!”结果困死的都是百姓。
中国的传统对粮食一向看得很重,就是古代帝王也很重视节约粮食。有很多故事或说法,不知道什么叫“饥饿”的一代人,就从来没有听说过,也可能从来就不想听。
雍正时候就为了剩饭专门下过“文件”,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大概绝无仅有。雍正二年(1724年)上谕:“谕膳房,凡粥饭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事隔三年,上谕:“朕从前不时教训,上天降五谷,养育众生,人生赖以活命,就是一粒亦不可轻弃。即如尔等太监煮饭时,将米少下,宁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以致余剩抛弃沟中,不知爱惜。朕屡屡传过,非止一次。恐日久懈怠,尔总管等再行严传各处首领、太监,见有米粟饭粒,即当捡起。如此不但仰体朕惜福之意,即尔等以免暴殄天物。应不时查拿,如有轻弃米谷者,无论首领、太监,重责四十大板。如尔等仍前纵容,经朕察出,将尔总管一体重责。”
道光皇帝也曾提出:“人君治国,必先以节用爱人为贵。节用者,节所当节,不可奢侈,要量入为出,凡举行祭奠、修筑宫室,都必须把节俭放在首位,只有处处节俭,府库才不匮乏,仓廪才不空虚,一旦有事,才不会张皇失措。”清朝定制,皇帝平常的御膳,一般是二十几个菜,道光却不顾什么祖宗成例,下令给自己做饭,最多不得超过四个菜,有时只要一碗豆腐烧猪肝。道光皇帝在一次皇后过生日之时,布下的宴席居然是每人一碗打卤面。我们想都想不到。
好了,不多讲。只是,在大过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听听这些关于粮食的故事,大概不都是废话;结合前些天发的文章《这个世界每天饿死一万八千儿童》、《面对这些儿童,我能干些什么》,就更加不是多余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