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忧心农村孩子读大学的少了


        人民网1月13日报道,温家宝总理在《充分认识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中表示,“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温总理是人民的总理,取消暂住人员的收容制度,取消学杂费,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工讨债.特别是不辞辛苦奔走于冰冻雪灾地区和四川地震灾区,西方也感叹弗如,在全世界赢得粉丝无数. 在评选2008年度世界年度人物的时候,美国媒体对温总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连美国著名的交友网站脸谱网(FACEBOOK)为温总理建立的网页也是人气超高.又是一年春节到,印象中就任总理后,每年温总理都是在农村或者工矿一线过的年.与那些喜欢与富翁和资本大亨打交道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过年的时候,在全世界都为中国取得的进步叫好的时候, 温总理忧心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再一次表明了他是位体恤下情的总理

        改革三十年, 除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真正惠及农村的大政策并不多. 而就农村地区的医疗和教育体系而言, 可以说是倒退了,甚至是崩溃了. 旧的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却没建起来,农村教育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失误.农民收入增加了,读书的孩子却少了.根据人民网的调查,在一万多名网友中,94.2%的网友人认为是农村教育环境恶化所致,其中将原因归结为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的占50.4%,大学招生制度地区倾斜的占23.8%,农村学校投入少的占20.2%,真正因农村家庭教育投入不足的仅占5.8%. 也就是说, 农民个人左右不了的因素占到了绝大多数

      尽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因为务工经商的农民较多,对于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传统意义上的以田为生的农民和如何界定农民身份还有争议,但13亿人中,至少有半数是农民应该没有疑问.如果教育制度合理的化,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子弟和城市子弟比例维持在一半一半左右或者是稍高是正常的.但广州调查过当地的大学生,十年前城市子弟就占了大多数,如今的比例可能还会更高

            在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区别不是很大,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区别也不是很大.没有我们常见的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也没有按地区分配大学招生名额的作法,集中教育资源的制度,可以迅速地培养出一些人才,但同时剥夺了更多数人成为人才的机会,而人人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一个现象值得思考,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海外求学或者移民海外,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是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事业,最终决定定居海外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有一对夫妇朋友,在北京经商工作多年,但倆人都不是北京户口,尤其女方是农村户口,孩子都六七岁了,始终解决不了孩子的读书问题.最后倆人心一横,女方把在中关村的生意转让了,男方把在某著名IT企业的高级职位工作辞了,移民海外,从零开始.象他们这种情况的不是个别现象. 静心想想,国内有上亿的农民工,但那个农民工工作的城市考虑到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在温总理明确指出问题后,如果有关部门能拿出点具体的措施,而不只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该是国家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