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第二大消费电子连锁电路城的倒掉
日前有着60年历史的美第二大消费电子连锁--电路城(Circuit City Stores)公司宣告重组失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旗下567家门店全部关闭,3万名员工面临失业。消息一经公布,全球各大媒体争相予以报道。人们在为其扼腕太息的同时,也将关注的目光转向电路城导致其破产的各种原因。
金融危机并非电路城倒掉的致命杀手?
11月末申请美联邦破产法第11章破产重组的电路城公司并没有放弃重建的希望。而是积极地推动一项金额为11亿美元的融资计划,解决困扰公司的现金流问题;另一方面,电路城在积极寻求财团支持的同时,通过清仓开源,闭店节流的方式艰难的维持着公司的运作,并寄希望于借助经济形势的好转在09年上半年前解除破产保护状态。
但是,深陷金融危机漩涡的银行财团、财务风险警惕性极高的供应商以及节约意识高涨的消费者,终于未能担当起救助电路城的责任。尽管,墨西哥亿万富翁全球传媒大亨里卡多•萨利纳斯•皮拉格在电路城申请破产保护之后旋即大手收购该公司28.5%的股权,表现出接盘电路城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位墨西哥消费电子连锁霸主的拥有者最终未能在16日之前完成对电路城的收购,也就有了我们上面所看到的一幕。
韩国三星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全球性金融危机将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入解冻阶段,但是金融危机将深度向实体经济转移,经济停滞将会加剧;数据显示,为了克服经济停滞,世界各国政府计划今后总计投入21000亿美元(截至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该规模达到了2007年世界GDP的4%;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央行下调利率和扩大流动性供给、刺激内需的举措将从第二季度开始见效;但是由于金融公司的去杠杆化(出售资产偿还负债)效应,资金供给将会萎缩。因此做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0.7%,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0.4%,出现二战以后的首次负增长的预测。
由此,不难解释电路城(Circuit City)由通路城(Electricity)变成断路城(Broken Circuit City)的直接原因了。但是,美著名财经作家哈特利•恩格尔先生认为:“金融危机并非电路城倒掉的致命杀手。”
危机潜伏于10年之前
电路城公司在2000年达到了其公司经营史上的前所未有的辉煌,市场份额接近60%,毛利率高达25.1%,费率仅为20%,净利润则高达3.1%。此后,电路城便陷入了业绩缓慢增长,毛利率一路走低,费率却逐步上升,净利润率持续下降的经营业绩不断恶化的态势。
电路城公司2000~2008财年业绩变化表 单位:亿美元
财年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销售额 |
105.03 |
103.29 |
95.18 |
99.53 |
98.57 |
104.69 |
115.97 |
124.30 |
117.44 |
毛利率 |
25.10% |
23.90% |
24.80% |
24.90% |
22.90% |
24.50% |
24.40% |
23.60% |
20.70% |
费率 |
22.00% |
22.70% |
23.40% |
23.60% |
22.80% |
23.09% |
21.45% |
22.90% |
23.60% |
净利润率 |
3.10% |
1.10% |
1.40% |
0.40% |
-0.01% |
0.60% |
1.20% |
-0.10% |
-2.70% |
店铺数 |
616 |
594 |
604 |
611 |
599 |
612 |
626 |
654 |
789 |
资料来源:电路城IR资料
11月份申请破产重组前电路城发布的最后一次半年度财报显示:2009财年上半年(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的电路城
“ 对于任何一家注重成长性的企业而言,谁也无法忽视资本市场的力量,更难以抵挡其诱惑。但是,对于一家注重生长期的企业而言,可能更关注公司内部的发展性因素,同时由于害怕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从而有着一种对资本市场的恐惧感和抵触感。”美权威财经网媒MarketWatch专栏作家塞思•吉尔伯特日前撰文表示。
追溯电路城公司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1961年公开募股前的电路城公司的前身WORDS公司一直处于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1961~1967年期间WORDS公司仍在坚持其自主开店稳步发展的战略。
但是自1968年WORDS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大举开展并购,其中1969年电路城相继收购Custom Electronics公司、Albany, N.Y.公司、Dixie Hi-Fi 公司、The Mart公司、Certified TV进军华盛顿、印第安纳波利斯、洛杉矶市场并进军邮购业务;1970年收购拥有5家电视、电器零售门店的伍德维尔电器公司进军俄亥俄州市场;收购Frank Dry Goods公司进军Fort Wayne市场;而其所有的并购事后均宣告失败。
1971年~1983年13年间,电路城公司(1977年推出首家电路城品牌商店,1982年更名电路城公司)采取关店、出售、新开等S&B战略对其门店网络进行了大幅度的整合。
1984年~1999年的15年间,电路城则开设涉足信用卡、二手车、自有品牌商品设计生产、网络零售等新兴业务。而这些启动之初大幅拉升其股价的新兴业务最终均以出售、剥离、艰难维持运作而黯然收场。
正是在2000年电路城宣布退出其赖以起家的家电零售业务,转型配送及售后服务压力均较小的纯粹消费电子连锁零售商。
此后,电路城陆续推出自有品牌商品、自营销售、进军海外市场、出售信用卡业务、关闭调整门店、Firedog SM自有服务品牌、12亿美元股份回购等一系列举措,但正是这些追随百思买的“跟风”举措使得电路城公司遭遇了库存压力加大,现金流不足,供应商关系紧张,费率居高不下、净利润一路下滑的“深水危机”。尤其是2007年,电路城推出裁减3400名零售员工以及放弃大店战略开设4000平米以下门店,尽管当年新开门店达130多家,但是销售额却不增反降。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其可比门店销售一路下滑,直至2009财年2季度可比门店同期负增长率高达14.4%。
吉尔伯特先生进一步指出:“作为公众上市公司,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监督并通过股价的波动直接体现出来。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资本市场的反作用,所以很多上市公司过于关注资本市场的反应,而忽视了长效决策的必要性。而电路城的一系列举措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塞思•吉尔伯特、哈特利•恩格尔等业内分析人士一致认为:资本市场的短期效益思维,导致电路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过于注重资本市场反映而忽视其门店质量提升、服务改善、优势传承等内部管理因素。从而导致了今天电路城不得不宣告破产清算,退出历史舞台的悲剧。
然而,电路城的倒掉也许只是一个开始,对于那些还在过度依赖资本市场融资,热衷于开店竞赛以及并购扩张的家电连锁们而言。今天电路城的倒掉,也许就是他们明天命运的缩影。